略论于右任的民族观
辛亥革命网 2020-06-02 09:30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作者:罗进 查看:
于右任不仅是国民党元老和左派人物、著名的书法家和诗词家,而且是受人敬重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者。他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长达 33 年之久,在国民党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透过其多年的政治生涯,始终凸现了强烈而鲜明的爱国主义民族观。笔者就其民族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原因略加论述。
一
在于右任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其爱国主义民族观始终与之相伴随,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示了新的时代内涵。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对清朝懦弱的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积极宣传和鼓吹革命思想。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一次次武力侵略扩张和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之下,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879 年 4 月 11 日,于右任出生于小商人家庭。由于聪颖好学,他 17 岁考中秀才,24 岁又考中举人。但他没有走向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惯常所走的道路,而是走向反对清朝懦弱的封建专制统治,积极宣传和鼓吹革命思想的道路。
于右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渐广,开始把书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思想日趋成熟,人生观也逐渐定型。甲午一役,中国惨败,割地赔款,纷至沓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正如那时黎民百姓所说的那样:“满清不亡,是无天理也。”这样的民族意识在于右任脑子里日益深化,革命思想逐渐增强。他在《杂感》一诗中写道:“一割不知痛”,以讽刺其对外丧权辱国;“目中无商民”,讽刺其对内横征暴敛,置人民疾苦于不顾,陷国家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仗义讨民贼”,“冲开血路飞”唤起国民起来推翻清廷。又在《暑中狗》中怒骂和高呼:署中豢尔当何用?分噬吾民脂与膏。愧死书生无勇甚,空言侠骨爱卢骚。这首诗以极其辛辣的笔触把清吏比作狗。诗的前两句骂清吏只会吞噬民脂民膏,豢养尔等何用?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与其空谈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不如用实际行动效法卢骚。他创办的《神州日报》不用清帝号纪年,首创以公元和干支纪年,可谓别开生面,表明了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在辛亥革命时期写的社论、函电、书评等多种文章,虽然这些文章涉及的范围较广,也颇庞杂,而且“沉郁委婉”,比较隐晦曲折,但字里行间仍经常闪烁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光辉,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在主持《神州日报》时提出了“唤起中华民族之祖国思想”,“启发潜伏的民族意识”的主张。开始宣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在以后相继出版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中,以代表“人民的呼声”为己任,以“振发国民精神,痛陈民生疾苦,保存国粹,讲求实学”为宗旨,发表了一系列短文,进一步宣传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在反对清朝懦弱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于佑任也强烈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族独立的革命思想体现在他所创办的报刊当中。《民吁日报》问世不久,就发表了《论中国之危机》、《锦齐铁路与远东和平》等社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欲壑难填,在中国要求种种特权。又撰写《买日货者看看》的报道,揭露日货倾销我国的害处。朝鲜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死极力主张并吞朝鲜的日本前驻朝统监,也就是当年胁迫清廷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当时,上海报纸多达数十家,但都缄默不语,唯恐刺激日本。只有《民吁日报》在于右任的“发扬蹈历史见长”的主旨之下,用显著的版面刊登了这条大快人心的消息,把伊藤博文称为“土匪流氓头子”、“大浑蛋”、“可怜儿”,认为他死有余辜。《民吁日报》不但刊登了消息,还发了社论,对朝鲜志士的爱国举动表示声援,同时也正确指出,个人暗杀活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伊藤博文的死不可能改变日本军国主义既定的侵略政策,“伊藤死而满洲之风云恐更急,因日本有无数伊藤其后也”,“其死亦且无缓和中国之亡,矧后起其政策之激烈复有甚于伊藤,此我中国外交之前途所为愈危惧者也”。《民吁日报》这种立场,广大读者无不称赞,而日本驻上海领事对此则暴跳如雷,立即向租界当局提出严重抗议。要求道台会同租界当局查禁《民吁日报》。
在《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中的一些文章中,如《中俄交涉之余论》、《外患发微》、《告哀篇》、《日美新协商》、《诸君其忘外患乎》等文章,就是揭发了俄、英、日等帝国主义觊觎我蒙藏和南满地区领土主权的野心,呼吁国人保持警惕,并和列强的吞食活动进行斗争。
综上所述,于右任辛亥革命前后既反对清朝懦弱的封建专制统治,积极宣传和鼓吹革命思想,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号召中国人民应当奋起反抗,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渴望民族自强。
二、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国民党右派。
1925 年 3 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去逝后,国民党内部一些人趁机掀起了“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帜,实行非三民主义的理论”。如:戴季陶的“纯正的”三民主义、蒋介石的“儒家化”的三民主义、西山会议派的假三民主义、汪精卫的曲解三民主义等都是打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旗帜,其实都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于右任仍然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执行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 年 10 月 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首都革命”,电请孙中山北上,于右任等自沪随行。孙中山扶病抵北京,病转加剧,入协和医院就医。孙精通医学,自知病重,无好转希望,因而加派于右任、吴稚晖、李大钊、陈友仁、李石曾五人为政治委员,组成北京政治委员会,处理常务。1925 年 11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的林森、邹鲁、谢持、张基等十余人先后到达北京。23 日,他们在西山碧云寺孙中山灵前开会,反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主张与共产党分裂。这次会议即为“西山会议”。会前他们也曾找于右任,于以“道不同不相为谋”而拒之。1926 年,北方政局又发生变化,国民军在河北、山东相继失利,冯玉祥部退向察哈尔,宣告下野,形势对国民革命不利。中共北方区领导人李大钊,特请国民党执行委员于右任,专程前往苏联,敦促国民军领导人冯玉祥回国,重整旗鼓,收拾残局,完成国民革命的任务。在于右任出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期间,认真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工农运动蓬勃发展,陕西出现了空前大好的国共合作局面,是大革命时期全国革命运动高涨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驻陕总部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大力扶持工农群众,积极维护工人的合法利益。“改善工人待遇与工人生活”,在三原、华县等地,还举办了农民讲习所;驻陕总部为发展农业生产,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令,取消苛捐杂税,减少地租。西安的群众活动,在全国仅次于武汉,每次群众纪念大会,于右任也应邀出席,并即席发表演说。过去由于受封建意识影响,难以开展的妇女运动,在新的形势下,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各地普遍成立了妇女协会。中山学院为了培养妇女干部还特别开设了妇女运动班,驻陕总部还采取委派女县长、招收妇女宣传员等措施,使男女平等变为现实。于右任主持的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行使着省政府的职权,实际上是一个实行国共合作的战时临时军事政权,提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热情,推动了革命形势的更大发展。“当时文武学校学生,经常游行示威,进行街头宣传,妇女解放运动,亦十分活跃……外县亦有斗争并处决地主的农民运动。”一时间“陕西的工农兵学商妇等群众运动如火如荼,迅速高涨,轰轰烈烈的陕西大革命蓬勃发展,使陕西成为全国大革命中比较突出的省份之一。”1927 年 6 月 13 日,于右任来到武汉,在总政治部、第四军及汉阳兵工厂讲演,曾说:“中国革命,一个肩膀挑着中国革命,一个肩膀挑着世界革命。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团结起来,彻底打倒一切帝国主义。”并将这些话亲自写成标语,分送各方。
由上可知,于右任在大革命时期,忠实执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三、坚持抗日和民族利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他用诗歌作为抗日救亡的武器。1937 年底,于右任在武汉与文艺界的朋友共同发起创办了《民族诗坛》(月刊),以刊登号召坚持抗战、宣传民族正气的诗词,董必武、郭沫若、柳亚子等许多著名诗人都有佳作在该刊发表。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失守,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军事委员会迁至武汉。是时,武汉实际上己成为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是中国政府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于右任 11 月20 日由南京乘船抵达九江,然后转赴南昌、长沙,沿途作了视察,才来到武汉。时监察院中亦有十数人聚集武汉,于号召他们分赴各地视察,为抗战出力。他自己以身作则,不时乘汽车出巡。1940 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傀儡政权,在日寇的卵翼下,破坏抗日,于对此极为愤怒,4 月 14 日在中央台发表题为《以民族正气灭汪逆》的广播讲话。在讲话里,于右任号召各界团结起来,向日本军国主义和汪伪作坚决的斗争:“一、文艺界的同人们,握紧你们锐利无比的笔,写出刺刀炸药一样的字句,向着倭汪狂刺,向着倭汪猛袭。二、前线的战士们,瞄准你们的枪口,加紧你们的火力,将倭汪在民族战争的血泊中淹死。三、工人农人同胞们,你们举起铁锤,用尽臂力,一锤一锤将倭汪毫无怜惜的锤成死泥。你们提锄头,紧握镰刀,拿出最大狠心,将倭汪连根带蒂的一齐砍倒。忠勇的同胞们,举起民族正气的旗帜,高扬民族正气的歌声,洗去历史的污点,扫除腐臭的垃圾,欢呼民族的自由,共庆祖国的战胜!”1941 年初,皖南事变发生,日本的诱降活动频繁,对日妥协、与共产党分裂的乌云,笼罩山城上空,“光荣”、“体面”结束抗战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发扬民族正气,将抗战进行到底,于右任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的成员,共同发起以端午节为诗人节,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用以懔危亡”。
从上述可知,于右任在抗日战争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汪精卫的卖国投降和蒋介石的反共,坚持民族统一战线的民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