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是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的真正作者(3)
辛亥革命网 2022-01-22 09:14 来源:长沙民政职院学报 作者:邓江祁 查看:
1981年,陈旭麓编辑的《宋教仁集》出版,其中所录宋教仁《间岛问题》一文就是经张焌“校编”,连载于《地学杂志》上的那篇《间岛问题》,再在其前加上从“上海某书肆的单行本”中摘来的“序”和“例言”合成而来。而对其写作时间,该集则仍标为:“1908年”。
无独有偶,1982年,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会所编之《宋教仁先生文集》,也是收录《地学杂志》上刊登的《间岛问题》,但与陈旭麓所编《宋教仁集》中不同的是,其将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的“序”和“例言”放在正文之后,并加“编者按”曰:“《地学杂志》未刊《序》和《例言》,现谨将民前四年,以宋鍊命名 ,上海某书肆之单行本的《序》及《例言》附录于此。”
2008年,郭汉民所编之《宋教仁集》,是在陈旭麓《宋教仁集》基础上加入其后发现的27篇宋氏佚文而成,因而其《间岛问题》一文也是沿用陈旭麓《宋教仁集》中的版本。
还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丛书《边疆史地文献初编》中《东北边疆》第2辑第24册收录了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影印本,仍沿用当年的说法,标明其作者为易庵。
这就表明,100多年来,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作者的迷局一直未能受到重视和破解。
三、上海版《间岛问题》的真正作者是宋教仁
既然《间岛问题》为宋教仁1908年所著,何以其当年在上海出版后却一直被人当成是易庵所著呢?据笔者认真查考,原来其中有鲜为人知的大误会焉。
经查,1988年,拓晓堂在《文献》第4期上发表《宋教仁关于“间岛问题”的两封信》一文,披露了1908年6月宋教仁以宋鍊的化名写给清政府驻日公使李家驹的两封信,其中 1908年6月28日致李家驹信中有“唐演处售版权金,只得百五十元,偿还宿债”之语,稍后再致李家驹信中又有“唐演处尚有未交之款百元,彼以归抵上海邮递交鍊相约,迄今尚未见来之语,由此可知,《间岛问题》写成后,宋教仁为了偿还宿债,将该书的版权买给了唐演。唐演是何人?拓晓堂不知,因而注“不详,待考”。
但据笔者查考,此唐演,字易庵,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1903年12月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毕业后,被派往日本留学东京帝国大学,1908年2月与京师大学堂留日学生陈发檀、黄德章等人在日本发起成立北京大学留日学生编译社。当时,唐演当然知道《间岛问题》的价值,因而购得宋教仁《间岛问题》的版权,先付宋教仁五十元后,即携稿前往上海付印,以获得回报,并交付宋教仁的“未交之款百元”版权金。
为了使该书畅销以获得良好的收益,唐演到上海后即请其武进老乡、时任上海《东方杂志》的主编孟森为该书作序,并托其转请与孟森一同从事预备立宪活动、时任预备立宪公会会长的郑孝胥题写书名。对此,郑孝胥在其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八日(1908年8月4日)的日记中记载:“孟莼孙(孟森,字莼孙)来谈,言有宋链著《间岛问题》一书,求余署其端。”其次日的日记亦有记载:“孟莼孙送来《间岛问题》稿本,其书颇有意理秩序。”这就证明,唐演通过孟森转请郑孝胥题写书名的《间岛问题》稿本,就是宋教仁所著《间岛问题》的稿本。
至于此书的作者署名问题,唐演则另有考虑。因为他知道,宋教仁是革命党人,正是清政府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大人物,这一点在国内也早已不是秘密。1908年6月9日,武汉出版的《江汉日报》上连载的《革命党史》一文中,对宋教仁的革命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宋教仁者,湖南省桃源人也。与黄兴、陈天华等共立华兴会,结社于长沙,企独立而不成,乃至东京发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竭力尽瘁于革命之统一。宋曾学于早稻田大学,以急激而行革命运动者,知事之难奏成功,乃得徐图进步之策。……人称为远虑深谋之士。” 6月17日,该报的连载中还指出,在日本的革命党员有二千人,领袖是章炳麟、宋教仁。6月30日,上海出版的《申报》上《探报革命党最新之行动》一文亦云:“政府近得驻日侦探报告谓,在日本及他外国之革命党因此次在云南失败,故又设种种计画,希图再举。查该党共有二万五千余人,且有外国人在内。该党各地之领袖,在日本者为章炳麟、宋教仁,在新加坡、香港者为陈少白、陈楚南,在暹罗者为陈景华,在旧金山、晚香坡(今译温哥华——引者)者为容闳、梁粹轩及外国人某氏。”因此,在唐演看来,倘若在《间岛问题》一书上署上作者宋教仁的名字,不仅有被清政府查禁而致使自己的投资血本无归的危险,而且还会危及自己的性命。这当然是唐演所不愿看到的。所以,书上不署作者的名字也就成为唐演最佳的选择。这样一来,不知内情的人自然就以孟森和当时报纸上的说法,误认为1908年上海出版《间岛问题》为易庵,即唐演所著。
还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宋教仁为解决经济困难而向唐演出让《间岛问题》一书版权之事鲜为人知,所以,关于宋教仁出让《间岛问题》版权的问题也有误传。有人认为宋教仁“《间岛问题》一书,当时售稿于驻日之清使馆”。日本学者松本英纪也认为,宋教仁“曾把转让版权之事拜托翰林院李家驹”。由上可知,这两种说法均为不确。
当然,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宋教仁在日本不只出售了《间岛问题》版权,后来还向林肇东出售了其译著《比较财政学》的版权。
由上可证,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的真正作者不是易庵或唐演,而是宋教仁。
这样,一场历史大误会终于在长达110多年之后澄清于天下。
四、破解上海版《间岛问题》作者迷局的价值和意义
破解“1908年上海某书肆的单行本”《间岛问题》作者的迷局,最终得出其真正作者是宋教仁的结论,不仅对于推进宋教仁及其《间岛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外交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以及回击近年来韩国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刮起的为“间岛问题”翻案的妖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推进宋教仁和间岛问题的研究。经以上考证,确定了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就是宋教仁《间岛问题》的原始版本。它的出版在当年曾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对于当时中国与日本关于“间岛”问题的交涉和最终取得胜利发挥过重要作用,这对于宋教仁《间岛问题》一书及中日“间岛”之争的研究无疑具有新的重要学术价值,因为之前研究者都是根据已出版的三部宋教仁文集所提供的1914年《间岛问题》的版本,而不是1908年的原始版本来进行宋教仁《间岛问题》一书及中日“间岛”之争的研究的。确定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的作者是宋教仁,就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和新的史料,可使之在一个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从而取得新的成果。
第二,有利于推进新的宋教仁文集的编纂。如前所述,以前出版的三部宋教仁文集均采用1914年经张焌“校编”的《间岛问题》的版本,而据张焌所云,这个版本又是宋教仁“志未竟而身先殒”的结果,因而是一个未完成的版本。确定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就是宋教仁《间岛问题》的原始版本,就为宋教仁《间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版本,就可通过新旧两个版本进行比较和研究,相互参照,从而科学地确定宋教仁《间岛问题》的版本,为将来新的宋教仁文集的编纂提供一个更完善、更合理的版本,同时也为宋教仁及中国近代史、中国边疆史等研究提供一种更为正确、更为权威的史料。
第三,有利于回击为“间岛问题”翻案之风。近年来,韩国右翼民族主义抬头,重提所谓“间岛问题”。他们认为,当年日本人把韩国领土“间岛”出卖给了中国人,所以要收回“间岛”。一些媒体和市民团体也要求政府发表“收复间岛宣言”,等等。宋教仁1908年上海版《间岛问题》以大量来自日本和朝鲜的历史文献、舆地图籍,证明了当年日本所谓之“间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曾经为中国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提供了制胜的法宝。如今,重温这部关于“间岛”及“间岛问题”的百科全书,对于我们认清“间岛”及“间岛问题”交涉的历史,回击韩国右翼民族主义势力刮起的为“间岛问题”翻案之风,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注:本文完成后,笔者曾向首都师大迟云飞教授提及此文论点,迟教授深为赞成,并提供了郑孝胥当时的两则日记,为本文增添了重要史料,在此深表谢意。
(原载:《长沙民政职院学报》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