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开放筑路方针与丝绸之路建设
时间:2015-05-26 08:5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孙中山的开放筑路方针与丝绸之路建设 ——兼谈丝绸之路建设的潜在商机 百年前,为拯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孙中山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辛亥革命石破天惊,迎来共和新政,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孙中山践行誓言引退,受临时政府委托担任全国铁路督办,四处奔波,发表演讲宣传铁路,他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1919年,孙中山先生写就《实业计划》一书,关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他提出了基本构想。其中铁路建设,他考虑得极为周详,设计了五条贯通全国的铁路大干线,分为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关于港口建设,包括北方京津地区、东部上海地区、南方广州地区,也很周详。堪称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蓝图,他倡导下的开放筑路方针,对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孙中山的开放筑路方针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振兴中华的伟大战略举措,既有利于中国发展,也有利于世界发展,是21世纪中国梦和世界梦的完美结合。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对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增添了助力。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广义的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以南海为中心,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而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连接中国内陆腹地与中亚和欧洲内陆的陆上通道,人们习惯上称古丝绸之路,还有欧亚大陆桥之称。 现今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自中国西部西行,分为北路和南路两条路线,经过中亚、西亚到欧洲、非洲,覆盖40多个国家和40多亿人口。中国境内长达4000公里,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5省区,沿线有兵马俑、法门寺、敦煌莫高窟等历史文化古迹和青海湖、罗布泊雅丹地貌以及森林、草原、雪山、冰川和沙漠等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据史载,自河西走廊交通开辟后,带动了中国与西方间的商贸往来,开始进行诸如丝绸、瓷器、香料、皮革等贸易和文化沟通以及劳动力迁徒。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间,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西域的道路,史书称为“凿空之旅”,东汉时期又有班超出使西域,贸易规模愈来愈大,至唐朝达到鼎盛时期,史书上“汉唐盛世”,就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与西方诸国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包括丝绸、布匹、茶叶、家畜、皮毛、香料、颜料、种子、矿产和文化产品等,商贸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宋元明清时期,由于战乱影响,其间几经兴衰交替,后来渐趋衰落,到了晚清和民国年间近乎荒废。孙中山企盼的开放筑路的设想,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重开丝绸之路,特别是自“开发大西北”以来,重开丝绸之路的呼声高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且得到中亚、欧洲多国呼应。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线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中亚诸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我国确定了一个面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战略,具有打造世界最强经济区的潜力,其发展潜力巨大,潜在的商机非常多。中国重启丝绸之路通道建设,计划投入400亿美元发展沿线的基础设施,打造新丝绸之路。如此巨大的投资,不仅能在短期内推动贸易需求的增长,更能长期提升潜在的贸易增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包括三部分:连接亚洲与欧洲的交通和连接中亚与中国的天然气管道,以及国际高速公路项目,预期总投资达到7000亿人民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联系,以加强沿线城市互联互通为主要目标,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手段;第二阶段是西部地区重点城市群的战略规划,刺激沿边省市的经济发展,推动当地的城镇化进程;第三阶段是西部地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以经贸带动、促进西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转型。 因此,从行业路径来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拉动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利好建筑建材、铁路设备等行业;“一带一线”建设还将改变电网落后的现状,提升西北各省区跨区送电的能力,利好输电网络的相关企业;伴随着新丝绸之路建设,边陲省区和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当地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发展,利好当地金融、服务等行业;由于油气资源合作和进出口量提升,有利于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拉动当地城镇化建设,利好消费、旅游等行业。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须构建大交通网络,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的便捷通道,成为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式的综合交通网,为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和繁荣,特别是对中国内陆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增添助力。目前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尚处于第一阶段,目标是加强东西部在经济上的联系,结合当前政府逐渐转向稳增长的经济背景,铁路设备、建筑和建材等行业将首先受益。从长远来看,潜在的商机很多。如,西安地处丝路起点,有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之美誉,吸引了诸多世界500强企业和核心技术项目及多家央企来这里布局,成效显著。我们驻陕各地商会机构应当立足长远,提前谋划,加强当前和未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特点,抓住机遇,寻找商机,发挥商会成员企业的各自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力争在新丝绸之路战略布局中占领一席之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作者刘平贵,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陕西省水文局原副局长、陕西辛亥后裔联谊会副会长、西安巢湖商会顾问。 |
- 上一篇:厦深铁路12月将通车 福州至深圳6小时到达
- 下一篇: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