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载煦:辛亥风云中的陕西革命先锋
时间:2025-04-02 09:20 来源: 作者:李蔚冬
我的祖父李载煦(约1885- 1938),字炳生,湖北籍革命志士,湖北海军学校首届毕业生,辛亥西安起义核心指挥者。他出身农耕之家,却文武兼修,以卓越军事素养与果敢行动推动陕西光复,成为南北呼应终结帝制的关键人物。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张之洞的活动轨迹,亦展现了近代革命者的共同理想与抉择。并在革命成功之后,急流勇退,创办“炳生”小学堂,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那个时代的变革做出了表率。李载煦的一生,浓缩了辛亥革命仁人志士的成长轨迹,本为维护清廷而创办的新式军校,却培养出埋葬旧制度的先锋。作为湖北新军输出至陕西的军事骨干,他巧妙利用清廷的军事现代化成果反戈一击,印证了革命洪流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尽管其名未如黄兴、蔡锷般显赫,但西安起义的枪声与武昌首义南北呼应,加速了帝制的终结,李载煦的胆略与功绩,终在辛亥史册上留下深刻印记。 一、新式教育与传统士人的蜕变 李载煦生于湖北孝感耕读之家,幼承儒学,熟读《资治通鉴》,却身处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他放弃科举,赴武昌习医,次年受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影响,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后转入湖北海军学校驾驶专修班(1903年创办), 根据网上最新资料,李载煦于民国二年毕业于湖北海军学校驾驶专修班第一期。据《湖北省教育志》载,该校学制四年,1903年入学则毕业应为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该校作为洋务运动后期军事改革的产物,课程涵盖航海、炮术、机械等西学,但校内秘密流传《民报》《革命军》,李载煦在此结识革命党人,剪辫明志,埋下反清火种。 二、西安革命活动:从清军军官到革命策动者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李载煦以优异成绩毕业,经湖广总督衙门推荐,赴西安任清军工程独立队队长。此任命暗含清廷“以汉制汉”策略——借湖北新军骨干强化西北防务。然而,李载煦抵陕后,迅速与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张凤翙(字翔初)建立联系,以“兵学研究社”为掩护,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至1911年,其麾下工程队及联系的步兵标营已掌握西安半数军械。 三、西安起义:72小时定乾坤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急令陕西将军文瑞收缴汉军武器。10月19日,李载煦借秋操演习之名,将三箱实弹混入军械局(旧址在今西安西大街)。10月22日晨,得悉文瑞已签发对其“就地正法”密令,遂与张凤翙、刘世杰于林家坟紧急密谋,制定“三步夺城策”: 1. 内应夺门:张凤翙率第二标一队伪装巡防军入城; 2. 械劫警局:城外各部闻号炮后强攻西门,夺取警察局2000支步枪; 据考查,击毙额腾所用的手枪型号(推测为汉阳兵工厂造毛瑟C96) 3. 合围满城:占领军装局、藩库后,集中火力攻打满城(今新城广场)。 当日午时,李载煦率工程队行至西华门,突遭旗兵辎重队长额腾阻截。千钧一发之际,李载煦抢先开枪击毙额腾,收编其部百余人,史称“辛亥西安第一枪”。至23日黄昏,起义军控制全城,文瑞吞金自尽。此役仅阵亡二百余人,被孙中山赞为“北地革命最速之功”。 四、军政建设与急流勇退 西安光复后,李载煦任秦陇复汉军总参谋,主导三项关键改革: 整编军队:将反正的巡防营、哥老会武装改编为六标,确立现代军衔制; 筹饷保商:发行“秦丰银行”军用券,严禁士兵劫掠,稳定市面; 西援北伐:派兵协助山西民军击退清军第三镇,促成北方革命联防。 然至1912年4月南北议和成,袁世凯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革命阵营内部分裂。李载煦目睹哥老会争权、军阀割据端倪,于同年秋以“脑疾”请辞,留诗“秦川血热终归冷,汉水舟轻好钓鳞”返乡。晚年居孝感,捐资兴办“炳生小学”,直至1938年去世。 五、历史定位与争议 李载煦的历史形象存在双重解读: 革命先锋论:台湾《陕西文献》称其“沉毅多智,武昌首义而外,陕省响应之功半赖李氏”; 悲情隐士论:大陆学者冯天瑜指出,其归隐反映早期革命者对“共和变质”的集体失望。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海军学校同期生中,庄以临任北洋舰队轮机长,洪尚愚成福州船政教习,唯李载煦走向革命,印证张之洞“出洋学生大半染革命思想”(《劝学篇》批注)之叹。 结语 李载煦如流星划过辛亥夜空,他以传统士人的韬略驾驭新式军事技能,在西安城头击碎帝制最后一块北方壁垒。其“起于张南皮(之洞)之门,葬爱新觉罗之社”的命运,恰是近代中国自我革新与撕裂的缩影。今日西安革命公园残存的“烈士祠”碑文中,李载煦之名虽列次位,但其以军械局为支点撬动历史巨轮的胆识,仍值得后人铭记。 由于这段历史过去已久,史料有限, 网李载煦的湖北海军学校同窗后裔、陕西同盟会成员后裔、以及晚年孝感乡绅好友的后裔,能提供更详实的史料,来捕捉未被文字记录的细节,让我祖父的事迹不至于湮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 本文资料来源 1. 本文核心史实引自湖北省图书馆“湖北历史人物”档案及《张之洞评传》; 2. 西安起义细节参考《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3. 湖北海军学校沿革考证自《中国近代海军史事编年》(海军出版社,1999年)。 |
- 上一篇:祖父的选择:“自荐民国大总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