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云南教育

辛亥革命网 2018-06-20 14:15 来源:云南文献第40期 作者:资料室 查看:

被十年动乱严重摧残的云南教育,经过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两年的初步恢复和整顿,七九年后进入了新的兴盛时期。

  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云南是全国的「重灾区」之一,而教育又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重灾区,广大教师和广大青年学生都深受其害。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一九七八年四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邓小平几次对科教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教育战线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被十年动乱严重摧残的云南教育,经过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年两年的初步恢复和整顿,七九年后进入了新的兴盛时期。

  一、历届省委省政府重视教育

  云南是全国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省份之一。在广大内地贫困山区和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财政自给能力弱,办学条件差,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省委多次提出,全省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教育,每年至少两次讨论教育工作,形成制度;要求将搞好教育事业列为县社、队干部岗位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经费必须随同全省财政的增长而增长。一九八四年,全省教育经费达三‧三七亿元,比一九七八年的一‧五四亿元增长118%;教育经费占全省财政支出的比例由一九七八年的8.4%上升至一九八四年的16.5%;教育的基础设施投资达四千万元,比一九七八年的一千三百二十万元增长203%。一九八○年,省委省革委决定每年拨款五百四十万元,举办寄宿制民族中小学四十所,一九八三年又决定拨款一千五百万元举办寄宿制高小三千所。在省的带动下,各地教育经费有了增加,也举办了寄宿制民族班。

  一九八九年三月,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教育为本,科技兴滇」的方针;二○○一年十二月中共云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把「科教兴滇」作为云南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在上述方针和战略的引导下,云南教育工作稳步前进。一九九○年十二月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集中讨论了农村加强基础教育和初级职业教育,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问题。一九九五年二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有六百多人参加的云南省教育工作三干会议,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专程前来参加。会议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九五」期间的教育工作作出进一步规划和部署。二○○二年九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是「两基」攻坚工程,核心是「普九」。二○○三年九月,云南省政府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经费随着全省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大增加。教育事业费用一九九○年为一二‧二八亿元,二○○○年为六二‧三一亿元,二○○五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五三‧四二亿元。教育经费的增加有力地支撑了云南教育的发展。

  二、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和「扫盲」工作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是云南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一九八○年以后,对普通中学教育进行整顿,压缩高中,调整初中,撤并小学初中班,发展职业教育,使基础教育内部比例关系趋于合理,为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十世纪九○年代,全省认真实行了国家规定的对中小学教育分级管理的体制,基本落实了「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管理和领导,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各方的资助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办学工程:

  一、在一九九三、一九九四两年中,各级财政和社会共投入建设资金四‧七亿元,新建和扩建初中六百五十五所、高小点二○八五个,使一些经济比较落后地区的初小、高小学生难于就学的状况有所缓解。

  二、一九九六年和一九九七年省拨款一‧六三亿元在全省五百零六个重点扶贫攻坚乡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使这五十六个乡的基础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三、一九九八年五月起在全省六十九个县实施国家贫困地区第一期义务教育工程。从一九九八年到二○○○年,共投入资金八‧一五亿元;其中,中央专款三‧二五亿元,省财政配套三‧二五亿元,地县财政配套一‧六五亿元。到二○○○年,六十九个县学生人均占有校舍面积,小学由一九九六年的四‧八四平方米增至五‧八二平方米,初中由七‧七四平方米增至八‧○七平方米;课桌椅配备率,小学、中学原分别由86.07%和94.58%增至99%以上;小学和中学教学仪器达标率分别由45.84%和59.19%增至90.89%和86.98%。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十五」期间,全省改造中小学危房三三七‧六一万方平方米,新建校舍七一‧七三万平方米,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巩固。制定了《云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意见》,对全省「两免一补」(免杂费、教科书费,补助生活费)作出规划。二○○五年共投人「两免一补」资金四‧六三亿元;免杂费学生二三五‧三一万人,免教科书费学生二六二‧八二万人,寄宿制生活补助学生一一五‧二九万人。这一措施解决了大量贫困儿童的经济问题,使他们安心完成学业。到二○○五年,全省小学有一万八千七百四十七所,在校生441.2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6.30%;初中有一万八千一百四十四所,在校生一九○‧五七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80.53%。二○○五年,全省有一百一十二个县实现「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6%,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一百七十二个县实现「扫盲」。一年后,全省一百二十九个县全部实现「扫盲」,扫盲工作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荣誉表彰。这是在我国二○○○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全国少数几个教育欠发达省份基础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果。

  三、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中等职业教育

  从二十世纪八○年代初期开始,云南省提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复苏,一九九○年全省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一百三十八所,在校生七‧三八万人。在这期间,云南省围绕办学质量提高工作,适当撤并了一些校点。一九九七年后,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中专进行了调整合并;中等师范则为适应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到二○○○年,全省有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一百二十七所,在校生为一一‧九二万人,在校生和普通高中生的比例有了提高。

  为规范职业教育行为,鼓励各级政府和行业、企业依法举办职业教育,一九八九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云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条例》,这是云南首次出台职教法规。一九九六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云南结合实际,于一九九九年重新制定并颁布《云南省职业教育条例》。此后,云南省又制定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经济社会事业,纳入全省教育「十五」计划统筹规划,初步形成了依法治教、依法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促进职业教育,二○○五年十二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三十条措施和办法,云南职业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省有普通中专九十六所,在校生一五‧五六万人;职业高中一百五十六所,在校生一一‧八一万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