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曰垓:“一支笔”在护国前后(2)
辛亥革命网 2015-11-05 13:57 来源:中华儿女 作者:余玮 查看:
值得一提的是,“护国”一名系李曰垓所拟、蔡锷拍板敲定,后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护国”之名从此载入史册。
云南正式宣布起义之前,唐继尧已先后派出两个营为先头部队,以剿匪为名,出发赴滇边境预做准备。其时部队仍沿用滇军固有编制。李曰垓认为由于“事初起,仓促调发,尚无名义”,“然名义不定,内不足以明系统,外不足以正视听”。为了出师立名,蔡锷援引永乐靖难的例子,主张用“讨逆”或“讨贼”。但李曰垓不同意,说“欧战初期,欧人无暇东顾,日本大隈内阁正以二十一条约恫吓我国。袁遣使去日本,俨然以石敬瑭自居,日本也想利用袁贼为刘豫、张邦昌之流。拿破仑称帝,共和亡而国未亡,袁氏称帝,恐共和亡而国亦亡。讨袁关系国家存亡,已非一般叛逆可比,而是护卫国家之举,应以‘护国’立名”。
蔡锷对“护国”一说深表赞许,频频点头,和身边的唐继尧低声讨论了一会,然后说:唐公和我认为李曰垓的意见很好,以“护国军”作为我们军队的名号非常好,大家看同意不同意?与会众呼:“同意!”“护国”一名遂定,“护国军”一名也由此衍生。已受命出发赴川在滇边境途中的步一团、步七团改用护国军名及建制。
投身政界 书生救国
李曰垓的父亲李德润自幼便聪明好学,后因回民反清,战乱频频,无奈辍学随其父避战乱到缅甸经商。在商场摸爬滚打,李德润不断累积原始资本,逐渐成为滇西具有代表性的儒商。李德润处事精明果断,待人伉直不虚。然而,他总以自己少年辍学不能以文章立业而深感遗憾,晚年奋发苦读,以示范儿孙。
李氏家族人才济济,李曰垓是其中最具传奇性的一位。他精于文韬武略,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曾被大学问家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他的著述颇多,有《天地一庵诗文抄》5卷、《客问》、《漫汗录》、《文牍篇》、《滇缅界务说略并图》等。他的诗文《双杉行》至今仍镌刻在石头山中。遗憾的是,“文革”中“破四旧”,两木箱手书及相关文献遭到焚毁。
李曰垓自幼体弱多病而聪明早慧,性格沉静而勤于思考,7岁启蒙,9岁受业于同乡举人、知名学者寸佐庭,11岁即通读《资治通鉴》,14岁考中秀才。李曰垓年少即长于诗文,多以稿赠人,少有留存,族人称其文章有“奇气”。
1903年李曰垓考取新开办的昆明高等学堂,为第1期学生,师从清光绪八年进士、云南宿儒陈荣昌,陈荣昌时任云南高等学堂总教习兼全省学务处总参议。李曰垓以陈先生主讲的经史策论为主课,词章为次。在同学中,李曰垓与罗佩金、赵伸等交谊甚深。康梁变法及义和团诸事件发生之后,国家外受帝国主义欺凌,内则封建王朝腐败无能,国势孱弱。激于救国热忱,他们暗中组织一个小组,宣传时政,鼓吹摧毁封建制度,反对清王朝。而且,他们设法从省外弄进《訄书》、《革命军》、《新湖南》进步刊物,秘密传阅,扩散革命思想。李曰垓曾向朝廷当局上书滇缅边务,提出开发边疆、划定边界、兴办教育等筹边意见。
1904年李曰垓于云南高等学堂毕业,因德才兼备而得陈荣昌特别器重并寄以厚望,提名李曰垓报考京师大学堂深造。云南巡抚林绍年遂行文向北京呈报,李曰垓即以此赴京参加国立京师大学堂考试。当时,云南选送考生仅李曰垓被录取,入本年新开设的经济特科攻读,偏重政法和哲学,并力攻英文。由于本年朝廷未开科举,京师大学堂招生考试遂成为全国最高级别考试。在学期间,李曰垓结合选学课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西方哲学及对东西方哲学的比较。那时,他结识了黄兴、居正、胡汉民等革命党人,看到《民报》所载孙中山的论著,认为他的主张指明救国方向。李曰垓还成为留日滇籍学生出版的《滇话报社》特约撰稿人,也是柳亚子创办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成员。
1908年李曰垓于京师大学堂毕业,授举人、内阁中书科中书。回云南时,李曰垓取道水路经香港缅甸仰光。在仰光,他经黄兴、李德贤介绍加入同盟会,接受同盟会仰光支部筹划起义的任务,回滇以办学为掩护,对民众灌输革命思想,广造舆论,为发展边疆革命组织,推翻清朝统治创造条件。
自1908年起,革命党人改变策略,将重点发动群众和江湖会党起义转向争取军队,特别是争取由于废除科举而投身新军、成为新军有生力量的青年知识分子,并策动有革命倾向的中下级军官。1910年末,滇督委李曰垓为省第三中学监督,次年赴蒙自筹办省立第三模范中学。李曰垓即以蒙自为基地,秘密策划组织民间武装力量,并将工作深入到军政基层,尤其是清军内部,以鼓动反对清政府。在那里,他与临安(今建水)驻军首领同盟会员赵又新和士绅朱朝瑛等交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云南,革命党人十分振奋,决心起义响应。新军第19镇37协协统蔡锷任总指挥,在旧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新历10月30日)发动起义,史称“重九起义”。次日,占领昆明。
滇南起义与之响应,李曰垓与朱朝瑛、75标教官赵又新等人11月1日在临安以赵又新所在75标官兵为基础,发动有觉悟的军政人员,于当晚策动了临安起义,树起反清旗帜,12日晨占领临安。后革命军击败蒙自关道龚心湛的反扑,16日蔡锷派遣罗佩金率增援部队从省城昆明赶到蒙自,会合朱朝瑛、赵复祥、李曰垓,申擏开导民众,肃匪患,迤南各地民众武装群起反正,局势遂定,滇南光复。
云南光复,在全国以省而言仅在湖北、湖南、陕西、山西之后第5个起义的省份,在西南地区则为首义。云南全省很快被革命党人控制。11月3日,云南军政府成立,举蔡锷为都督,李根源为军政部长,李曰垓任军政部次长,与部长李根源共同主管一省之行政。1912年5月,李曰垓改任民政司司长。
辛亥革命成立的民国前期,军阀割据内乱频仍,帝国主义疯狂掠食中国,可谓内外交困、积贫积弱,但民国政府仍极力维护对西藏的主权管辖。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即宣布“合满汉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谓领土之统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政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在国务院下设“蒙藏事务局”管理西藏事务。恢复达赖、班禅封号表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地方主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