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李华英在抗战中的二三事(3)
辛亥革命网 2015-08-01 19:43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李仁地 查看:
晚间9时,第二战区司令部参谋长朱绶光将军来了。他陪同祖父等一同到了长官公署,拜见了由城外赶回的阎锡山。交谈中才方知,敌寇西路己占领忻口,离太原也只有五十里路,而卫立煌部队已败退下来了,东路也越过了同蒲和正太两路交轨的榆次县,孙连仲的军队也在退却中,太原形势严峻起来。
在繁忙的军务中,祖父还抽空会见了周恩来于地下防空室。周恩来说:“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伤亡也不少,可见战斗之惨烈。”说着将缴获的一张日本军用地图给小川看。这幅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缴获的地形图,乃日本关东军测量队根据我国河北怀安十万分之一比例绘制的,此图即加红色简明的兵要注记,其中强调“胡家堡——太平庄道砾石多,大雨时交通断绝。夏家屯以南沙地、湿地解冰期3月中旬至4月上旬,道路特别泥泞”。地图详细,特别是气象信息,可见日冠侵华蓄谋己久,准备工作之细令人惊讶。最后,周恩来签名送给了小川,图上毛笔直书:“平型关战利品,1937年10月于太原,周恩来。”祖父为之兴奋不已,到处宣传。
阎锡山以百年汾酒招待祖父,并告之各军纷纷转进,军纪败坏,无军不抢。祖父间:“有无不抢之军?”阎锡山的参谋长赵戴文说:“只有八路军。”祖父说:“那中国还有希望。”赵问:“何以见?”祖父反问:“难道八路军不是中国人吗?!”赵色变,无言以对,阎低头不语。次日,赵戴文转告:“日军逼近,太原空虚,阎长官请将军早回”。
太原劳军,祖父感触良深,曾作诗道:“朔风凛凛剑光寒,独立苍茫月在鞍。万马千军习斗寂,太行汾水雪中看。转进纷纷一片尘,唯有八路不扰民。前途莫道无希望,万里长城仗此军。”(《太原劳军有感》)
三 与共产党人的情谊
1938年,抗战已全面开始,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共代表团到南京时,当局在高楼门军委办公厅副厅长姚琮家里设宴款待,席间周恩在祖父身边说:“毛主席要我向小川先生致意。”祖父点头会意。
时夏,原中共领导人陈独秀被从南京监狱营救出来已一年,作为朋友,一向主张“精诚团结”的祖父,当然希望陈先生与中共能抛开路线之争“握手言和,从长计议”。9月6日上午8时,八路代表叶剑英、博古(秦邦宪)、董必武、高语罕和祖父、陈独秀在南京中山北路乐业村六号家中碰头,开“协调会”(博古撰写党史有记载)。出于安全,我的三姑李自勉,当时仅18岁,招待兼望风;而年仅四岁的小姑李白新则做前探,在巷里带诸君从后门翻短墙,经房东花园向玄武湖安全疏散。
我的父亲李白端,家中原排行老四,大姑滇贞、二姑自珍分别于民国九年、十九年早逝。父亲原应挑起家里重担,但那时已投笔从戎。他自黄埔军校12期炮科毕业后在机械化学校深造(教育长系中国近代装甲兵之父徐庭瑶将军)。这时家里就只得靠三姑李自勉、四姑李白昆照顾祖母、大伯李白任(长子)、三叔李白乾(三子)三个咯血病人。当时日机没完没了的轰炸,南京危急,左右邻舍早已撤走。看到这情况,叶公(剑英)对祖父说:“看来,日冠即将占领南京,赶快把家属撤走,不然来不及了!”祖父说:“家有三个重病人,我将出差‘两湖’(湖南、湖北),到十月下旬方可回来。”叶公就坚持说:“不行!现危急关头,一定需先撤家属后出差。”第二天,祖父回来,叫家人简单收拾行李,乘上了出差西南的王大桢的车直奔昆明,终于逃出。不久日军就血洗了南京。一家六口,虎口脱身、幸免于难,部分归功于剑英等几个叔、伯公的军事判断与坚持。
1939年,祖父由于国共合作统战有功,升任军政部中将主任参事兼最高国防委员会云南代表,成了大忙人。受南京当局指令,他积极与云南军政当局联系;受中央抗日调度,他频繁与中共代表团联络沟通,共商军队编制、给养装备等合作大计……武汉保卫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全民抗战进入新高潮,祖父常与中共代表叶剑英、同乡罗炳辉、延安旧友丁玲往来,彼此以国共两党团结一致、抗战到底相慰勉。一日,罗炳辉与丁玲来访,谈及国共分裂往事,祖父吟诗有感:“万里长驱大道同,中途马首忽西东。如今国难方殷日,一德一心共始终。中原万里锁烟尘,倭骑纵横战血 ;誓扫凶狂无反顾,叮咛再再再叮咛。”(双关语,《罗炳辉与丁玲过访》)又一日,罗炳辉带着他的女儿来看祖父,言道:“第三军滇军军长曾万钟要同乡龚百端向我传话,说罗炳辉系滇军出身,现国共合作了,不分国、共,只要炳辉愿回,升一级当师长绝无问题……”。祖父回言:“你还是跟朱老总在八路军干好,他们是没有前途的”,“我也是这个想法。”罗炳辉答道。
武汉保卫战临近尾声,祖父奉军委令,组织撤退。由于计划周详、调度得当,军民安全大转移,市区内所有可以转移的机器物资也全部运走,受最高当局嘉奖,这在八年抗战中尚属罕见。
那时,国统区已日益腐化,有为青年都向往延安圣地。在国民党军队里的父亲很苦闷,写信给祖父,请求他通过叶剑英介绍去抗大,未获答复。在重庆陪都遇见祖父时,父亲被当面训斥:“有志自已去!”祖父不徇私的为人之道深深感染了父亲。
重庆时期,国共两党矛盾逐渐加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受到严重干扰。当时,祖父任军政部主任参事,与八路军驻渝办事时有联系,也解决了一些八路军粮饷弹药的补给问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祖父动用各种关系尽力营救叶挺将军、缓解国共双方矛盾,但在国民党高层中他势单力薄的现实下,也只能尽力而为、难能其为了。
※
【编者按】:本文作者李仁地先生系民革上海市联四总支部成员。本网衷心感谢李先生惠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