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自由谓:惜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与张绍曾、蓝天蔚协攻北京之计划,因吴禄贞在石家庄被刺而致瓦解,而清廷亦罢绍曾职而代以潘矩楹。(冯自由:《冯自由回忆录:革命逸史》上,东方出版社2011年版,第334—335页)
《张铸事略》谓:先是,清政府派载涛赴滦州运动潘矩楹,架空张绍曾,分化瓦解第二十镇。已于农历九月十五日宣布以潘矩楹为第二十镇统制官,张绍曾为宣抚大臣。吴禄贞被刺,张绍曾兵权亦撤,蓝天蔚宵旰焦思,无所措手。(张铸:《张铸事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暨武汉市委员会:《湖北革命实录馆·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中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06页)
韩锋谓:表章到京后,清廷因兹事体大,立开御前会议。当良弼将十九条宪法按条宣读时,读至第八条,亲贵大哗,载洵、载泽、溥沦等均极力反对,并提议严惩张敬舆,以为军人跋扈、干预朝政者戒。后由载涛与良弼、善耆等转圜,认为宪法仍应依旧颁布,敬舆亦应惩办。于是由载涛假检阅为名,挈同新任镇统潘矩楹赴滦州就职。当他们到达滦州时,我和云振飞正在滦州向蓝幼豪游说。易统的时候,我们还吃了一场虚惊呢。(韩锋:《武昌起义后在京党人的活动》,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亲历辛亥革命·见证者的讲述》下,第1353—1354页)
11月8日(九月十八日) 蓝天蔚急谋入关,向军谘府要车一百八十辆,引起军谘府之疑。赵尔巽以无车阻止,劝其先自入京,并致那桐密电。
《申报》谓:滦州军队统制张绍曾因愤满兵刺杀吴禄贞,与蓝天蔚商定提兵进攻,北京京师大震。(《申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第三版)
《申报》谓:吴禄贞被刺后,其部下未溃散者尚有三千人。公推吴之参谋王勇公(闽人,留学日本陆军肄业)为统领,将与蓝天蔚联合作北伐军前锋。(以上正定,《申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第三版)
《事略》谓:蓝天蔚拟应张绍曾约,率所部出关,比至车站,车辆已为赵尔巽遣去。(《事略》,《蓝上将荣哀录》)
吴绍奎回忆:蓝谋入关,直捣北京,事机泄露,赵下令停止蓝之部队入关。(《逊清湖北陆军第八镇革命回想录》,《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第377页)
《军谘府致赵尔巽电》:电谓:“……顷据邮部文称:沈站来电,第二协需车一百八十辆,十九日起,分五天运赴丰台;并据督练习公所筹备科员赵玉珊面陈,有陆军部执照等语。本府及陆军部均不接洽,究系开往何处?是否受有贵督饬知或段总统电调?请一面转饬停运,一面查明见复。(《军谘府致赵尔巽电》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东三省辛亥革命史料》,《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8辑,第10页)
赵尔巽是日致那桐密电,电谓:“蓝协自命立宪军,以别于革党,自联奏奉旨,甚为满足,每以勤王自任,实与张绍曾最密。从前人或指目,近查似尚热心功名者。顷闻吴禄贞遇害,张电约赴滦,不候命令,竟欲自由行动。巽以无车阻之,并劝令先自入京。所幸此协两标统、管带等,多项城旧部,皆尚可靠。伊所换管带二、小官长五六皆鄂人,然不能动摇全体。此协即仍交蓝统,似无他虞。若不交蓝统,将卒更免危疑。今蓝既急不可待,不如由军府诏令先行来京,面授机宜,相机调遣。若不便更易,即指定军队拨往地点,以安其心。惟拨队必令两标统同行,不令一标统留守。其兵卖尽衣被者,因多关内人之故。若实在无须前进,兵丁损失,巽自能筹补,可无虑。此皆[等]内容,不便直达,恳公迅速密告涛邸,万勿泄露。办毕付丙。巽。”(《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致大学士那桐电》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东三省辛亥革命史料》,《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8辑,第9—10页;《四三二八 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致内阁协理大臣那桐电报:宜召令蓝天蔚来京相机解除兵权》,《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第六十八册,第66—69页)
△ 资政院评议蓝天蔚、张绍曾之举动纯为政治上之革命,绝无他意。
《盛京时报》谓:昨十八日午后三时开会。到会者议员仅八十七人,……许鼎霖言现在无政府时代人心惶惶,闻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已带兵来京以保护京师云。许鼎霖又谓,张绍曾与蓝天蔚二人诚不愧当世之人物,此次纯为政治上之革命,绝无他意。(《资政院第八次会议记事》,《盛京时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四日,第一版)
11月9日(九月十九日) 午后,蓝天蔚与随员专车起行,往滦州说张绍曾。
据邮传部致内阁那桐函,谓,沈阳站长电称“接蓝天蔚统领电话,拟今日入京,属备头二等车各一辆,随带随员十余名,约下午一钟开专车起行”等情,请示前来。查蓝统领军队,昨奉电谕,已由军谘府电请东督宪阻止等因,当电饬沈站遵照,毋庸备车在案。兹据前情,“该协统只身前来,势难阻止。除一面饬沈站备车外,请速谘军谘府查照”等情前来。当由电话通知军谘府,商请办法。旋准复称:“准其来京”等因。(《邮传部致内阁那桐函》宣统三年九月十九日,柴德赓、荣孟源等编、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七,第420—421页;《四三四〇 邮传部致内阁协理大臣那桐信函:蓝天蔚令备专车今日入京》,《清宫辛亥革命档案汇编》第六十八册,第116—118页)
《盛京时报》谓:蓝天蔚协统十九启程,初云赴京,及到滦州即行下车返奉,闻不久仍须赴京,另有他事。(《蓝协统之行踪》,《盛京时报》,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五版)
1912年蓝天蔚在张园发表演说,曾就赴滦州说张事谈论:“不意吴公被刺,事败垂成。张君旋解兵权,南北界限复起,蔚闻信之下焦急莫名,只身赴滦,意图调和。”(《张园欢迎蓝天蔚记事》,《申报》1912年4月23日,第七版)
据《崔君在北洋行营营务处审讯之供词》:自武汉起义以来,余即辞学出校,与同志白雅雨、王法勤、王葆贞、边洁清、周予觉、凤迪鸣等,组织革命机关于津法界。并往滦州说张绍曾,请其响应民军。时蓝天蔚亦只身来滦,怂恿张君反正。(《崔君在北洋行营营务处审讯之供词》,录自《民意报》,政协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巍山县文史资料》1989年第3辑,第15页)
△ 蓝天蔚劝说张绍曾无果回奉;与同志主张关外、关内分途并进。此时关外革命实力,除蓝天蔚部别无可恃之军队。
蓝天蔚谓:“迨到滦后,南方官长又咸畏祸他适,方知事无能为,只得回奉再作计议。”(《张园欢迎蓝天蔚记事》,《申报》1912年4月23日,第七版)
《革命先烈先进传·朱霁青》:(当日)蓝返奉天北大营,(朱霁青)先生不进城,留居日本车站。号召同志,部署机关,准备行动,发起外县革命,孤立省城。(《朱霁青》,《革命先烈先进传》,第968页)
罗正纬曰:清室方派载涛宣抚,暗即运动绍曾去职,以潘矩楹继。绍曾为环境所逼,只得允之。震出,与蓝天蔚、朱霁青、龚柏龄等商行止,天蔚以绍曾既不可留,主张关外、关内分途并进,嘱柏龄联合王金铭、施从云、张之江等负关内责任,天蔚、震等负关外责任,互为接助,以期贯彻。(罗正纬:《商震与蓝天蔚之东北革命运动》,《各省光复》下,《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第二编第五册,正中书局1962年版,第409—410页)
李培基谓:商、李未得结果,遂回沈阳,此时关外革命实力,除蓝部别无可恃之军队。同盟急进会乃密议分派同志赴奉天、吉林各县,积极策动地方起义,以张声势。遂由商震、程起陆(之屏)、徐镜心等赴辽阳,孙祥夫、杨大实等到开原,石磊、张寿仁等到昌图,刘桐阶(大同)、杨麟(子厚)、赵元寿等往长白吉林,张根仁、柳大年等往锦西北镇,尚有多数同志分赴各县,联合地方革命人士,首先发动,促成各县独立。奉天省城,则由民意各团体及军警成立保安会,并使蓝部参加,借维持治安的名义,以便准备独立。此项密议计划决定后,当即由谘议局革命同志建议,在省城成立保安会,维持治安。商、程等因即赴辽阳,起予密谓余言:“奉天独立能否成功,必须由第二混成协发动,协统蓝秀豪革命意志甚坚决,其部下各标营是否皆明大义,颇成问题,吾同之屏决计先到辽阳,与尹希五、邵子峰及地方同志计议,必能发动起义。惟省城若不能独立,则辽阳交通便利,恐难持久。”余答曰:“你所说甚是,吾前在第二协,时与各同志密谈,知道第三标标统聂汝清为聂士成之侄,因乃叔勋功,由行伍提升标统,其人头脑甚为顽固,绝无革命的意识,我想暂留学堂与第二协革命同志,联络聂的亲信相机鼓动,或可得其赞成。又学堂中同学数百人,大部分皆受过军事训练,若能借口自卫,要求发给枪弹,再由同学数人鼓动学潮,率领各班学生离校,径赴辽阳,以备编组民军,此为吾人革命事业的企图,是否能以成功,则不必顾虑。”(李培基:《辛亥关外革命始末记》,《近代史资料文库》第7卷,第607—608页)
张国淦谓:其时东三省只剩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孤立无援,同盟急进会乃秘议分派同志赴吉林奉天各县,策动各地起义,以张声势。于奉天省城则积极鼓动独立,计划由民意各团体及军警成立保安会,并使蓝部参加,藉维持治安名义准备独立。决定后,即由谘议局革命同志在谘议局提出要求,在省城成立保安会,以维持治安。(张国淦著、文明国编:《张国淦自述 1876—1959》,第241页)
△ 清廷派遣刺客跟踪刺杀蓝天蔚。返奉后,蓝天蔚不被所部接纳,其住所被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