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纯与《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节录)》(4)

辛亥革命网 2012-10-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秦德纯,中国国民党军将领。山东省沂水人,字绍文。1932年起任察哈尔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北平分

  几经考虑,认为东交民巷各国使馆林立,大举进攻,势将玉石俱焚。且东交民巷防御工事坚固,日军武器已较精良,战事旷日持久,恐将陷北平于紊乱,因之决定进攻丰台。

  廿五日拂晓,我派步兵一旅,附炮兵一营,向丰台进攻。

  上午,战事极为顺利。至午刻,我已占领丰台大部,顽敌仅据守丰台东南端一隅,誓死抵抗。午后四时,日方忽由天津调来大部援军,参加反攻,以致功败垂成。

  廿六日,又与日军在廊坊车站激战,双方伤亡均重。

  廿八日拂晓,日军调集陆空优势兵力,约计步兵三联队,炮兵一联队、飞机卅余架,向南苑进攻。激战至下午四时,我军伤亡惨重,佟副军长麟阁、赵师长登禹均壮烈殉职;尤堪痛心的是在南苑受训的大学毕业学生,亦参加战斗,伤亡不少。

  七、移防保定展开全面作战

  是日下午宋将军,张自忠师长及作者等,在铁狮子胡同进德社商讨南苑战事。忽郑大章师长(骑兵师)服装不整仓皇来报:“佟副军长赵师长阵亡,我官兵伤亡特重,他所属骑兵伤亡一半,另一半退往固安,日军大有围攻北平之势。”我见郑师长态度惊惶,礼貌欠周,我说:“彩庭兄(郑号彩庭),我们军人无论遇到任何艰苦情况,态度要稳重,礼貌要周到。” 郑亦欣然接受。宋将军即同我们商量,尔后的行动方针,决定了两个方案:(一)留四个团防守北平,由作者负责指挥。(二)留张自忠师长率所部在平津与日人周旋,宋将军、冯师长同作者到永定河南岸布防。正在研究采取何一方案尚未决定时,适奉蒋委员长电令,命宋将军移驻保定,坐镇指挥。宋将军遂决定将平津防务、政务交张自忠负责,而于廿八日晚九点,率同冯师长及德纯等由北平西直门经三家店至长辛店,转赴保定。到长辛店时,围攻卢沟桥之敌炮兵,集中向长辛店车站射击。我们到洋旗外面登火车赴保定。从此伟大的抗日战争,遂全面展开。

  宋将军至保定后,奉中央电令,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着将所部开赴津浦铁路北段沧县青县一带,阻敌南下。此时平汉铁践北段保定及其以北地区涿州良乡一带,已由孙连仲将军所部防守。宋将军即派作者同石敬亭将军赴南京报告经过。

  抵京后,石至监察院列席会议,有一部分委员对宋将军失守名城,深致不满,应予从重惩处,空气颇为紧张。当经蒋委员长说明:宋将军在平津支持危局,任劳任怨,得保全国家领土主权之完整,使中央有二年时间准备国防,这是宋将军对国家的贡献;否则,华北在二年前已非我政府所有,一场风波始烟消云散。蒋公又令作者转达宋将军,应特别努力作战,因此次战役,并非一城一地之得失,胜负亦非暂时间所能决定,务望坚苦支撑,历久不懈,方是制胜要诀。宋将军感激领袖之伟大宽厚,温瑜优渥,益激励所部奋勇杀敌,效忠领袖,以报国家。

  八、日本岂能脱卸侵略罪责

  自二十四年秋迄七七事变期间,日方在华北既不能以和平手段达成特殊化之目的,乃迭以武力寻衅,迫使就范,最著者为二十五年秋丰台事件,双方军队冲突对战竟日,彼此均有伤亡,结果以误会了事,亦未能完成其要求。至二十五年西安双十二事变突发,日方在平之松井特务机关长,以幸灾乐祸之心情,告作者曰:“中国由蒋委员长领导已渐成统一,我日方站在睦邻立场,同感欣慰。惟陕西张学良、杨虎城勾结共党劫持蒋委员长,使之失去自由,日方深为惋惜。此后中国失却领导,势必陷于紊乱,且共党亦将乘机坐大,日方为反共大计,实不能坐视”云。其狡然思逞之野心,已昭然若揭。迨同月二十五日张学良陪侍蒋委员长返京,我国军民欢声雷动,鞭炮庆祝彻日夜不绝,已确证全国人心拥戴之诚。

  日方震骇嫉忌,认为中国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迅即完成国防准备,实日本侵华之最大障碍。因此,武力占领,必须提前实施。于是七七战役遂即爆发。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