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中的“虎贲”之师
辛亥革命网 2013-12-0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栋 查看:
1943年的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要会战,中国方面16个军43个师参加作战,人数约21万,是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共计损失6万余人;日军共投入作战兵力10万余人,伤亡4万。会战中守卫常德城的第57师,以八千余人对抗日军三万多人的进攻,真正做到了寸土不让,舍身成仁。
会战初期我军失利
1943年的中国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重要的一年,这年夏季日军为进一步打通中国战场,发动了以求歼灭国民党第六战区主力的鄂西会战。鄂西会战进行了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积极抵抗,把握局势及时发动反攻,日军没有取得预想成效。而一向主张以武力打击重庆国民党政府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鉴于东亚整个战局以及国际形势,为了割断国民党同英美的关系,达到局部胜利,稳定军心,畑俊六迫切希望在西南交通线上发动一场攻势,于是日军又把战争的矛头指向常德、汉寿、湘西地区。
在瓦砾中坚持战斗的中国士兵
湖南素有“湖南丰收,四川饥馑”之称。而常德则是湖南省西部地区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长沙相对,是西南川黔门户和武汉失守后重要的粮食储备中心,为重庆补给命脉所在。常德在当时是国民党第六战区的主要作战范围,日军若占领常德,不仅可以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摧毁国民党第六战区的根据地,东南还可以监视长沙、衡阳,西方可以顾及四川东部,进而再利用常德便利的交通优势向中国的南方运送军队,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而且此时国际上,英国方面又联同美国要求重庆政府出动远征军南下反攻缅甸。此后日军也接到了可靠情报,证实约25万中国军队正在从湖南往云贵方向调动,目的是准备反攻缅甸。最终1943年9月27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命令中国派遣军制订“1943年度秋季以后的中国派遣军作战指导大纲”,分三期进行常德作战。
日军使用派遣军第11军主力,由第13军协同,抽调第116师团,并配合第三飞行师团,同时在监利、沙市间江面,集泊船舰三十余艘,滨湖各河汊集泊汽艇三百余及民船千艘以上,在宜昌增到坦克十余辆,沙洋至当宜间公路增到汽车四百余辆。总计参加作战有5个师团和伪军约10万人。
国民党军队在大致断明日军来势的情况下,确立了巩卫重庆,歼灭入侵之敌的作战计划。以29集团军之44军,任滥泥沟子、南县、甘家厂(不含)之线及津、澧守备;第10集团军79军主力、66军一部,任干家厂、公安、新江口(不含)、宜都线之守备;江防军之30军,任荼店子亘平善坝及石碑西塞之守备;26集团军75军任三游洞、毡帽山、阎王口之线守备;33集团军77军主力、59军一部任大木岭、栗溪、转斗湾之线守备,主力分别控制于石门、煖水街、聂家河、三斗坝、窑湾溪、兴山、报信坡、刘候集、安家集、建始各附近,整备歼灭侵入之敌。第六战区军队的作战计划是诱敌而歼灭之,将敌人的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江两岸后,在正面抗战,再从外翼进攻,把敌人消灭在洞庭湖。
单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部署上看,中国军队的防御重点并不在常德,而是放在了津澧河流及煖水街以西的山地,所以11月2日起到23日,日军在第16军总指挥横山勇以10万余人分兵三路合围镇守第六战区的国民党军队。11月6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向常德前哨的石门发起猛攻,留守石门的国民党第73军第5师师长彭士量面对如洪水般涌来的日军,沉着冷静地设立防线,凡是日军重点进攻之处他都挺身而出,到前线亲自指挥,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在接到上级命令掩护第73军撤离时,不幸中弹,生命垂危时说:“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牺牲时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