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会战中的“虎贲”之师(2)
辛亥革命网 2013-12-0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栋 查看:
此后日军相继占领澧县、慈利、临澧,据当时第29集团军参谋处上校作战课长、代理参谋处长邱正民回忆:常德、桃源地区战斗时,150师师长许国璋将军几周来因为连日奔波,又身负重伤,休克过去,部分佐属认为他已经阵亡,将其抬至远水南岸,凌晨四时,许国璋将军醒过来,询知退到南岸,气愤之下,又昏厥了。他再次醒后,摸到卫士的枪,向自己的伤口射击,壮烈殉职。11月21日日军第三师团利用伞兵偷袭占领桃源,并对常德城形成包围之势。
常德会战之初,由于国民党情报工作不够准确,没有准确的把握日军意图,造成很大伤亡,许多将士献出了生命。但在缴获日军作战地图和日记后,开始重新部署。11月16日,蒋介石致电74军军长王耀武,告之日军进攻常德的企图,要求鼓舞士气,痛歼顽敌,固守常德以待增援。同时增派第九战区第10、第100、第74、第73、第99、第44、第79七个军驰援常德,只是这些部队在战争开始之初就被日军冲散了,能作为援军及时支援常德的只有第10军。日军对第10军展开阻截,作为先头部队的第10军预备第10师在师长孙明瑾的带领下,挥师猛进,本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哪怕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向常德城前进,他临危不惧,被敌弹击中,仍然高呼“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孙明瑾已经身中数枪,血染征衣,他手扶卫士叮嘱部下:“贯彻命令,达成任务”。最终第10师8000多名官兵包括孙明瑾本人在内全部阵亡在了常德城外,孙明瑾将军的遗体在被日军寻获后,日军联队长以军礼礼葬,并树立木牌指示位置,钦慕之情,可见。他的妻子也在遗诗中写道“衡岳百灵葬忠骨,青山有幸伴忠魂。”
57师誓与常德共存亡
当时奉命在常德城布防的军队是由余程万带领的国民党第74军57师,这支部队几乎参加过所有的正面战场战役,国民党第74军被称为“抗日铁军”,57师更是被称之为这支“铁军”中的“虎贲之师”。从蒋介石发给孙连仲、余程万等人的电报中看,蒋介石要求不管常德状况有没有变化,第六、第九战区协力要将日军消灭在沅江附近,第74军57师仍然固守常德等待援军,故此57师得到的唯一命令就是“与城共存亡”。
余程万在收到电报后,也得知了此次大约有3万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对常德城进行合围,而他手下的士兵只有8000余人,敌我力量相差如此悬殊,57师全部将士都意识到了这将会是一场恶战。于是他安排城内百姓安全撤离,要求全师上下将士写下遗书,誓死与日军抗战到底,他写给自己妻子的诀别信更是可歌可泣,原文如下:
琼华吾爱:
弹尽!援绝!人亡!城已破!余已决定为国牺牲,誓歼顽寇!幸勿眷念与我!
文天祥说得好:男儿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诀别的时候,我谨将后句改为“留取光芒照武陵”。吾妻以为如何? 非将敌寇驱退,绝不生离常德!如战死,即葬常德可也!
请勿过分悲伤!我死得其所耳!
程万绝笔
日军为了切断常德后路,11月21日对德山采取猛烈攻势,第63师第188团在团长邓光锋的仓促指挥下迎敌,战斗尚未开始团长邓先锋擅自撤退,仅留一个营的兵力与日军周旋,结果可想而知,日军以多于守军十倍的兵力仅用了三个昼夜便攻下了德山,战后邓光锋也因此被判了刑,常德城在德山失守后更是危机万分。11月25日常德守卫战打响,日军在空军的协同作战下首先对常德城东门展开猛烈的攻势,据时任第74军第51师参谋处上校主任王仲模在《常德保卫战纪要》中提到,坚守东门的第169团在柴意新团长的带领下,给予敌人重创。此时,军队弹药已经消耗约85%,日军伤亡惨重,续增加7000余人,用炮30余门,飞机21架,轮流轰炸。在数万日军连日的疯狂进攻下,常德已经是断壁残垣,57师人员锐减,余程万不得不将勤务兵和城内警察也编入队伍,全军上下一心坚持抵抗,予以敌人猛烈还击,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日军围攻常德数日却仍未占领,开始使用一贯的卑劣手段,向城内投放毒气。据战后统计,日军仅对常德城用毒就达30余次,一日之内最多用毒达到13次,种类之多,为抗日战争以来所罕见,对守城军队造成了很大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