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军事杂志主编谈60年国防建设成就
辛亥革命网 2009-09-30 00:00 来源:网易 作者: 查看:
网易新闻9月29日报道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为此,我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阅兵,是一个国家展示武装力量建设的最直接方式。那么,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的国防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我们的武装力量又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为此,网易新闻专访了《航空档案》杂志主编邱贞玮先生、《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编辑部主任周晨鸣先生和《全球防务》丛书策划俞硕先生。
三位嘉宾在专访中的表示,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的军事力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其中,中国陆军的主战装备,例如坦克,作战性能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已经是互有千秋。中国陆军正在向小型化、合成化发展,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以求未来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
中国海军也已初步具备有限控制南沙群岛等远海区域的能力。中国海军在装备上仍需加强,需要建造6万吨以上的大型航母,及更先进的护航驱逐舰,打造一支具备强大远海作战能力的航母特混舰队。
中国空军则是近10年来进步最快的军种,建成了覆盖全国的防空监视网,初步形成远程空中打击能力,成为具备发动空中攻势战役的6个国家之一。但中国空军仍需要加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和大型运输机等辅助性飞机,国产大型运输机的研制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第二炮兵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经过近60年的建设,已经拥有可靠的核常兼备打击手段。随着新型洲际核导弹的大规模列装,第二炮兵部队在面对导弹防御系统时,仍然拥有足够的突防能力。在常规力量方面,第二炮兵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已经具备精确打击能力,可以压制敌方的机场、雷达站等目标。作为未来威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炮兵部队也已经掌握反航母弹道导弹技术。
中国未来的国防建设需要海陆空天的均衡发展,对先进的军事大国形成整体追赶态势。在新型军事装备的研发中,还需要注意军民技术的转换,拉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以获得最大的受益。
访谈实录
一、中国陆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互有千秋
网易新闻:众所周知,中国陆军有着辉煌的成绩,在过去艰苦的岁月里能以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加大炮,现在中国的陆军是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呢?
俞硕:应该说现在中国陆军正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一支刚刚实现正规化的部队向机械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网易新闻:中国陆军的装备性能在现在世界上是什么水平?哪种类型的装备是世界先进的、哪些类型又是比较落后的?
俞硕:从性能上讲,应该是我们这几年先研制和新装备的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来说都是相当不错的,但如果要单单比较任何一个方面性能的参数是否在世界领先,那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网易新闻:例如我们常见的陆上武器坦克,最新型的主战坦克在世界上现在是什么水平?
俞硕:我们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目前世界第三大主战坦克。
周晨鸣:我来补充一下吧,应该这么讲,中国现在的主战坦克基本和现在最先进的坦克在同一水平上,但由于设计思想和作战体系的不同,可能在具体性能上有些差异,但这些差异并不能说中国的坦克比国外的先进坦克M1或俄罗斯的先进坦克差,我们和他们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有些地方占优势,他们有些地方占优势。
网易新闻:和俄罗斯的坦克相比各有千秋。
俞硕:对,另外一点,我们刚刚迈进了这个门槛,在七八年前,甚至是在上一次阅兵之前,我们的坦克和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但进入到2000年以后,我们的主战坦克水平慢慢提高,现在基本上和其它国家的先进坦克(相比)互有优劣。
网易新闻:在99年阅兵时我军装备的坦克大多是二代坦克而不是三代坦克,现在到了09年,我们的坦克都是第三代坦克?
俞硕:可以说主要装备是三代坦克,但还有一些二代坦克的改进型,主流先进的二代改进型坦克已经超过了一些国家的所谓三代坦克。
网易新闻:例如俄罗斯的
俞硕:T72已经太老了,如果非要找一个对象来比较,应该拿T90比较。已经稍微超过了它,或者和它各有千秋。
二、中国陆军往小型化、灵活化方向发展
网易新闻:新华社在23号一篇报道里提到,中国陆军已经发展成为多兵种合成的陆军,未来的方向增大军、旅、营编制的集团军数量,另外还要加快发展轻机械化的部队,还要将作战单位小型化和模块化,你们能不能解读一下发展方向的意义?
周晨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原来非常大编制的重型师、重型集团军,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局部战争的需要,或者说是反恐战争的需要,如果我们还像原来这样花一个月、半个月的时间动员一支重装师到某个地方执行一项任务,花费的时间和代价都太大了,所以现在在国际上形成了一种潮流,大家希望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快动员一支可以完成任务的军事力量,在全世界范围,包括中国,搞师改旅也好,搞集团军旅营合成化的变革也好,都是在这种思潮下产生的。
网易新闻:就国防建设方面,中国陆军建设的着眼点已经不是打大规模陆战,而是执行更多样化的任务,例如反恐等?
俞硕: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最近网上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质疑师改旅,认为我们自己把自己有效作战部队的作战实力慢慢减弱了,因为师改旅后,作战单位少了很多,就认为这是一种减弱,其实师改旅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可以拥有更多规模适当、灵活性很强的部队,但这儿有一个前提,首先我们要实现现代化,要完善陆军作战部队的装备体系,然后才可以谈下一步的发展,至于合成营,其实是我们现在对于更复杂情况下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摸索,因为现在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有陆航、炮兵,还需要有导弹部队来支援一支很小的作战单位去完成一次作战行动,像之前的情况,我们要通过好几个指挥单位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完。
网易新闻:现在本意是把可以完成不同任务的单位组成一个小型单位?
俞硕:首先由他们来探索我们执行这种任务时的经验。
周晨鸣:用一个历史上的例子来比喻更恰当,比如以前一江三岛战役时,需要像张爱萍将军这样这么高层的领导人来指挥,可以说是加强团级规模的作战队伍,显得动员的指挥力量和战场上的实际战况差异太大,方方面面的力量牵涉到的太多。
网易新闻:也就是说中国陆军之前的体系并不灵活?
周晨鸣:对,很庞大,得面面俱到,但要应付被蚂蚁咬了一口或者被蜜蜂蛰了一下的情况非常不灵活,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快速反应的部队,这样能够更灵活。
网易新闻:在未来恰当的时间在我们想要出现的地点出现。
周晨鸣:而且要使用恰当的火力,我们知道,现在重装部队的火力非常强,但很多任务并不 需要这么强的火力,比如缴匪,包括索马里反海盗,甚至都不需要用炮,普通轻武器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所以我们要考虑。还有,在特定环境下作战,可能需要超出平时旅或营编制内所有的特种车辆。
网易新闻:加强一些其它的辅助单位。
周晨鸣:对,这些平常不在编制之内,如果指挥人员包括参谋人员没有别的设备、部队合成作战的经验,到了作战时,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现在提出合成化的概念,是一个全世界的方向,中国还不算走得很激进的,还是很稳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