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军事杂志主编谈60年国防建设成就(5)
辛亥革命网 2009-09-30 00:00 来源:网易 作者: 查看:
十、二炮部队具备足够的核反击能力
网易新闻:好的,再来看一下二炮,在很多民众的心目中,第二炮兵也就是战略导弹部队,一直都是镇国重器的角色,邱贞玮先生能不能介绍一下二炮的发展现状?
邱贞玮:中国二炮在过去是为了应对台湾的威胁,所以战术导弹甚至发展得比战略导弹更快一些。
俞硕:结论应该是两方面都在发展,通过战略威慑力量把一些保密工作做好,事实上我们已经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装备,在2000年之后没有几年他们就形成了战斗力,但他们在媒体上曝光的时间都是在08年以后,有五六年的时间你根本不知道二炮有什么,所以根据台湾的情况,很可能认为是为了适应台湾问题的发展,我们多装备了很多战术导弹,事实上我们的战略导弹,包括一些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中程导弹和远程导弹在这两年发展也是非常快的。
周晨鸣:因为战略导弹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性,涉及到国家间的一些战略,尤其是像中国,作为一个核大国,又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它在核武器门槛上显然是比一些小国要高很多,二炮这些年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核门槛的进一步提高上。
网易新闻:现在我有个问题,我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在美国初步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情况下,二炮是否具有足够的战略反击能力?
周晨鸣:如果他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我们不会使用,而且以他们现在反导体系的发展来讲,尚不具备拦截一些具有比较强突防能力的弹道导弹,尤其是在上升段拦截,基本做不到,原来在八十年代他们期望在大气层空间的弹道导弹形成拦截,但那样成本更大、花费更高,最后他们放弃了,现在他们只能做到一些正在部署的东西,只能部分保障本土一些重要的地方,但如果真要拦截俄罗斯一些突防能力非常强的弹道导弹,还是非常难。
俞硕:可能就是一种情况,拦截一枚弹道导弹要花人家制造一枚弹道导弹好几倍的代价,最后就变成比两个国家谁更有钱(的军备竞赛),成本太高。
周晨鸣:现在美国已经部署了一些,好象拦截导弹就是50发吧,现在不光这个问题,他们还非常担心部署拦截弹的基地会不会在以后更精准的核弹出现之后被摧毁,所以他们希望又能在海上发射、又能在天上发射,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在技术上来说现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网易新闻:也就是在未来十多年中我们还不需要担忧导弹的防御系统?
邱贞玮:导弹防御系统需要很多前沿部署的东西进行侦察和探测,如果已经进行到需要进行核打击的地步,这些东西会在更早的时间被摧毁。
网易新闻:也就是说我们的核反击能力是足够的。
周晨鸣:肯定是足够的,反导系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全世界都在往里投钱,它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现在谁都说不好,未来是否会开启新一轮天空中的新的军备竞赛,现在也不好讲,因为全世界很多国家的核门槛迈不过去,就试图在反导系统上迈过一些门槛,比如韩国,这样对于增强他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是有好处的,这样很大程度上能够抵消掉核打击的能力,尤其是一些处在核门槛红线的国家,比如印度、北朝鲜、伊朗,很多国家或多或少都快触到红线了,如果作为一个中小国家,你能够拥有反导能力,至少是部分的反导能力,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就会提升很多,所以国家非常热衷于获得反导武器,但对于中国来讲,由于中国是核大国,他们的弹道导弹突防技术和导弹射程等技术,在世界上还是处于领先的,所以中国不担心这些国家发展反导系统,但很多国家很担心中国的核打击能力,所以很多国家从舆论上对中国的核导弹横加指责,出现这样的情况。
十一、中国的新型洲际导弹比俄罗斯还要多
俞硕:这次阅兵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大家都记得99年时我们只拉出了4枚东风31战略导弹,但从现在来看,10月1日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很可能是12枚。
网易新闻:提高了三倍。
俞硕:这又反映了二炮战略打击能力的提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今年5月份的俄罗斯阅兵,在这十多年里,俄罗斯一直处于上升状况,但到了今年为止,他们还是只拉出了3枚还是4枚远程洲际导弹。
周晨鸣:这样一下就体现出了差距。
俞硕: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差距了,也不能说俄罗斯发展慢,只能说他们发展没有我们快。
网易新闻:在经济的保障下,我们国家新型洲际导弹数量比俄罗斯还多。
俞硕:这很说明一个问题,中国是在逐步地变强变大。
周晨鸣:原来差距很大,但这些年他们或是停在原地没有动、或是倒退了(如俄罗斯),导致中国在这两年飞速发展之后大家的差距变得很小,甚至中国在一些方面超过了俄罗斯,至少说是赶上俄罗斯了吧,我们不敢说我们二炮和航天这块完全超过了俄罗斯,但至少我们不输给它,跟它在一个水平上。
十二、中国的常规弹道导弹已具备精确打击能力
网易新闻:再来看一下二炮的常规导弹,在以往的战争中,近程的常规弹道导弹大多是以城市民用建筑为作战目标,打击军事目标的效果不理想,我们二炮的新型常规导弹是否有所突破?
周晨鸣:不是说现在就突破,实际世界上七十年代就开始出现了,中程导弹能够威胁到更精确的目标,不是打过去糊里糊涂到哪儿就算哪儿,两伊战争时的“飞毛腿”是一种,更早的还有“V2”,但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新的变化很快被扼杀掉摇篮中了,因为美苏当年签了中导条约,潘兴2被迫下马,美国当时宁可潘兴2下马,也要苏联废了SS20,苏联也是这样,宁愿废了SS20,也要让你废了潘兴
邱贞玮:美国的潘兴2可以部署在欧洲,打击苏联需要的时间可以非常短,苏联还来不及部署自己的核导弹发射,就已经被摧毁了。
周晨鸣:而且距离不算近,弹头也不小,这种东西如果要大量装备,还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
俞硕:应该多谈谈中国吧,咱们在九十年代之后,近程导弹是咱们当时反“台独”最有效的手段,所以九十年代之后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二炮的近程地理导弹发展相当快。
网易新闻:现在我们有没有具备潘兴2这种打击精度的导弹?
周晨鸣:应该说我们比潘兴2强一些,毕竟潘兴2是七十年代的东西。
俞硕:不能说强很多,但至少我们有这个层次的了,就像这次阅兵中出现的东风21改进型的中程导弹。
周晨鸣:应该不输给潘兴2了。
网易新闻:这种打击精度大概是怎样的数字?
俞硕:在任何一个武器上所标的精度只是一个概率值,比如能在2000公里以外对人家的机场进行有效的破坏。
周晨鸣:比如雷达站,通信枢纽或者补给仓库,我们可以对这些目标进行有效的破坏。
邱贞玮:要打击机场,基本精度要达到30到50米,这是原概率误差。
俞硕:现在可以通过弹头来实现。
网易新闻:也就是我们的常规导弹可以打击敌方的“点目标”,比如机场跑道、雷达站和补给站。
俞硕:可以保证对一些目标进行有效摧毁,如果说“点目标”,这个概念有点儿高了。
邱贞玮:现在要用弹道导弹直接摧毁机场上的飞机什么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或者说效率不高,但一枚弹道导弹过去,对方的机场要进行防空部署,他们的飞机出动要先停下来,而有这个时间,后续的打击又上去了。
俞硕:现在我们可以用弹头来实现这些原来认为效率不是很高的一件事情,现在可以用一些制导弹头或者更加智能化的战斗部来实现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