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四校同学会变迁始末

辛亥革命网 2015-03-19 15:02 来源:团结报 作者:寸丽香 查看:

很多人都知道黄埔军校,但在北伐和抗战时期风头甚至压过了黄埔军校的陆军四校却鲜为人知。孙中山早期就曾利用这些北洋政府下属的军校进行革命活动。

1924年8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同与会者合影,后排右起第二人为李宗黄

  所谓“四校”,即清末开办的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入民国后由陆军中学改设的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四校同学会”是指上述四校毕业生在孙中山号召下为国民革命共同目标所组成的革命军事联谊团体。

  1916年前后,为团结全国革命武装力量,彻底进行反袁护国斗争,孙中山决定借助清末各陆军学校培养的军事人才来增强革命力量,并委派曾在云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军校就读的李宗黄在上海、广州等地筹组“陆军四校同学会”,吸引、招纳和团结各校精英骨干,以增加革命队伍中的军事力量。

  1916至1917年间,李宗黄奉孙中山之命筹组陆军四校同学会。据此,孙中山通过陆军四校同学会的工作,有效地将清末陆军学校聚集和培养的一大批军事人才纳入革命阵营。

  孙中山提议抓“武行”

  从1916年7月起,曾在辛亥革命中参加武昌起义的滇军将领李宗黄,被任命为云南都督唐继尧的驻沪代表,负责联络各方力量共同讨袁。这年四月起,孙中山从日本回国,李宗黄便经常到孙中山在上海的寓所访谒请教。

  一天,孙中山对李宗黄说:“我们中华革命党,经过这一次的革新以后,组织更趋严密,阵容益为坚韧,你身为中华革命党的军事委员,当然晓得很清楚,无须我跟你多讲。不过如果以演戏作比仿,我们的党,如今是生旦净丑俱全,唯独武行比较脆弱。当革命运动初起之际,我们是用会党作基础,会党冒险犯难有余,组织和纪律则太差。后来用了革命知识青年,则又勇敢豪迈擅胜,而军事知识不足。辛亥革命时的新军和杂牌军队,收效亦属有限,很难符合理想,你们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受过严格的完整军事教育,参加同盟会和历次革命的,为数实不在少。你应该负起责任,把他们组织起来,追随我们从事革命,如果能由保定军校的学生组成一支劲旅,把袁世凯的北洋军阀全部推翻,缔造三民主义的新中国,岂不是件伟大的事业吗?”

  根据孙中山的指示,李宗黄很快把保定军校第一、二期已毕业和第三期肄业的同学约略一算,仅这3期同学就有3000人左右。只要保定军校续办,同学人数还会增加,这真是一支相当强大的力量。报知孙中山后,两人进一步分析:保定军校学生均来自各省陆军小学招收的优秀知识青年,他们中有的已中过秀才或举人,又是每省每县至少选拔1名,按地域分配录取来的,影响力相当广泛。

  这些军校生经过陆军小学三年毕业,再经二年陆军中学和半年入伍生队的训练,以及二年保定军校的严格训练,堪称文武兼备。况且同学绝大多数都富有革命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就有不少人参加革命,其中有些学生因反抗各自校内不合理规定,还迭次发动学潮,曾引起北洋军阀对这些军校同学的嫉妒和排斥,有的甚至断定这些军校学生必不可重用。而这些人具备的革命素养恰恰是争取他们参加革命力量的最宝贵资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