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四校同学会变迁始末(3)
辛亥革命网 2015-03-19 15:02 来源:团结报 作者:寸丽香 查看:
广州陆军四校同学会
从1917年至1925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主要在广州,陆军四校同学会的工作重心也由上海移至广州。1921年2月19日,广州四校同学会亦在孙中山支持下成立。随着来粤陆军四校同学的增多,李宗黄邀约邓刚、欧阳驹等,着手同学会筹备工作,他们把在上海所拟的陆军四校同学会章程略加修改而成。
1923年3月15日,广州四校同学会成立大会召开,到场四校同学200余人,推李宗黄任主席,通过章程,选出25位理事。会后召开首次理事会议,推选李宗黄为常务理事。筹措经费过程中,孙中山以大本营名义,每月津贴四校同学会毫洋六百元。25位理事现场共捐毫洋1700余元。
会议规定了同学会初期的调查、交际、学术和宣传四项工作。
调查,是四校同学会首要工作,当年所定办法是,在每一军事机关,各军、师、旅、团各推定联络员,调查四校同学的姓名、学籍、级职等,然后函告本会,由会方负责通信联络。计划先从广东入手,再普及到全国。至1924年,仅在广东一地,业已和会方建立联络的,即达一千余人,其他各地共约三千余位。
交际方面,规定凡四校同学到广东,不论因公、旅行、路过、求职。一律予以亲切招待和尽责引导。尤其前来广东求职者,尽可能介绍到各军去。因四校同学会在介绍军官人才方面颇有成就,为各军长官交口称赞,渐渐的,各军需要人才时,便主动来请四校同学加以协助。所以,四校同学会在发现、推荐和使用军事人才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宣传方面,四校同学会在广州的会刊,决定出刊两种。其一《特刊》,每年出一期,内容分论说、革命史话、军事消息、会员动态、文艺小说等5栏。其二《通讯》,每两月出刊一次,内容为短篇论说、军事消息和会员动态3种。两者均以三民主义和军人精神教育为主,向各省同学灌输、宣传。特别注重分发特刊、通讯,务使其普及而深入,收到广泛宣传效果。这两种同学刊物的发行,由广东而全国,对于联络感情,介绍同学入党,或赴广东参加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术研究方面,提倡同学们继续进德修业,永远跟上现代潮流。由萧祖强同学负责主持的学术研究会,曾购置了成套成辑的多种兵书,如七子兵略、各国战史、革命史、古今中外名人传记等。其中最受同学欢迎的,还是可供作研究高深学问之用的全份陆军大学讲义。
因陆军同学会的有效工作,从全国各省纷纷前来广州革命基地的同学纷至沓来。这正是孙中山通过四校同学会向同学们发出号召。因来粤四校同学越来越多,再加上尽量录用,多方培植,仅广州革命政府里,由四校同学担任重要职务的就为数不少。如高级参议李宗黄、参谋邬競、臧卓。参军长吕超、参军赵超、李朗如、卢振柳。禁卫团一营营长薛岳、二营营长叶挺、三营营长张发奎等。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广统一,革命基础赖以大定,国民革命军于7月9日督师北伐。在蒋介石总司令亲自统率的第一军,中上级军官多为陆军四校同学,其名较著的有第一军何应钦,(陆军三中转日本士官学校)、钱大钧、顾祝同、刘峙、王懋功(陆军四中转日本士官学校)等。另外,第一军中的上级军官,特别是旅长、团长也大多为四校同学。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以上的军官,几乎无一不出身陆军四校。李宗仁所率第七军,三位纵队司令夏威、胡宗鐸、钟杆轩以下,所有团、营、连长,全是四校同学。保定一期同学唐生智所率第八军,参谋长龙浩、师长刘兴、何键、李品仙,旅长张国威、李云杰、吴尚。团长以下营、连长都是四校同学。鄂军总司令参谋长万耀粕、旅长张森、李振中,悉为保定军校出身。北伐军总司令部里,总参谋长系保定军校三期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是保定军校一期邓演达,北伐前敌总指挥兼第八军军长是保定军校一期唐生智。
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部分四校同学在各军担任要职,相继北上讨贼,广州四校同学会转入停滞阶段。
南京陆军四校同学会
1927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陆军四校同学会工作重心迁至京沪地区。1928年3月15日,在南京三山街青年会堂,举行了南京陆军四校同学总会成立大会,出席同学300余人,推举李宗黄等31人为理事。明确南京四校同学会的主要工作:一是各省成立分会。二是武鐸杂志复刊,三是设图书馆暨各种俱乐部,并购办国术器械,聘请教官传授国术。
这时,四校同学大多挥戈北指,几经鏖战,有的为革命大业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张森、张寕两位师长分别战殁于江苏沛县和鱼台,郝梦麟军长牺牲于山西,旅长罗策群阵亡于苏沪。抗战期间,四校同学更是出生入死,奋战在各自所在部队。全国12个战区司令长官,依次为:程潜、阎锡山、顾祝同、张发奎、李宗仁、陈诚、余汉谋、朱绍良、薛岳、李品仙、孙连仲、傅作义。其中,除程潜、阎锡山、孙连仲3 位,其余9位均为四校同学。此外,抗战期间担任中枢要职的四校同学,还有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军法总监唐生智、政治部长陈诚、张治中、内政部何键、军训部长白宗禧。
抗战胜利后,陆军四校同学会南京总会、广州分会相继恢复。此外,四校同学还成立四校同学成都分会、四校同学北平分会。其中广州分会持续至1949年。最后一次聚餐系由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薛岳作主,聚餐同学多达三百余人。
四校同学中有些人很有作为。1945年,全国34省的省主席,其中32省的省主席长期以四校同学为现役将官居多。抗战胜利后,有数十位同学曾担任各省的省政府主席。国民党迁台后,陆军四校同学陈诚、何应钦、白崇禧、顾祝同、陈济棠、万耀煌、李宗黄、薛岳、郭寄峤等跟随赴台。有的还担任台湾国民党政权要职,何应钦、顾祝同曾任战略顾问委员会正副主任。陈诚曾任中华民国第二任副“总统”、“行政院长”、台湾省政府主席等职,周至柔曾任空军总司令、台湾省主席、参军长、国防会议秘书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