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前后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傅绍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同,孙中山革命前后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

 孙中山在为救国而虚心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较早地接触到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把它作为反对压迫剥削、医治社会弊病的新的学理加以介绍和宣传,并表示欢迎的态度,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表明这位革命伟人热情追求真理和顺应世界潮流的崇高精神。  

 但是,由于孙中山是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出发来理解和推崇马克思学说的,因而在介绍时难免在理论上发生失误,不仅存在着许多概念不清,而且还有不少误解。孙中山在介绍社会主义时,对亨利  乔治在进步与贫困》一书中提出的单税论”饶有兴趣。不仅把它说成是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 ‘实为精确不磨之论’而且表示余乃极端之社会党,甚欲采择显理佐治(亨利乔治)氏乏主义施行于中国。”其实亨利  乔治的单税论”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它的特点是希望用局部改良来代替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改造。亨利乔治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地租上升、地价腾涨,全部吞没了物质进步的利益’:从而造成社会贫富悬殊的扩大。因此,他主张实行土地国有,把地租交给国家,废除其他一切税收,就能使分配趋于平均,从而实现他设计的社会主义。孙中山对此十分赞赏,认为亨利乔治的主张土地归为公有;而马克思的专论资本’:主张资本归为公有。亨氏与麦氏二家之说,表面上似稍有不同之点,实则互相发明,当并存者也。” ‘亨氏之土地公有,麦氏之资本公有。其学说得社会主义之真髓。”他把这两种根本不同以至对立的学说硬扯在一起,说成可以殊途同归。互为补充。这实在是很大的误解。同时。孙中山甚至还对德国俾士麦的国家社会主义表示认同,说什么俾士麦键倡国家社会主义,十年以来,举世风靡”,认为中国为了防止以后出现大资本家,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并说:‘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显然,这些讲话完全抹煞了俾士麦国家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专政的本质。此外,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和实践,也在孙中山的有关著作中留下印记。由于孙中山不能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派别的学说的区别,所以他对社会主义常常作错误的解释。他说:‘社会主义者,人道主义也。人道主义,主张博爱、平等、自由,社会主义之真髓,亦不外此三者,实为人类之福音。]还说:‘其所主张。原欲推翻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学说,而以和平慈善、消灭贫富之阶级于无形。”61至T孙中山提出的社会主义纲领,实际上就是他所倡导的以‘土地”和‘资本”课题为中心内容的民生主义。其中心点则是平均地权”,而实施的手段和步骤就是骸定地价”、照价纳税”、照价收买”和涨价归公”。孙中山认为‘平均地权”后不仅可以达到解决农民自身的问题”和使国家繁荣富强的目的,而且可以把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予一役,避免欧美所面临的社会革命。实际上‘平均地权”的方案只能是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正为列宁指出的,这是最纯粹、最彻底、最完善的资本主义”,是纯粹资本主义的、十足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但作为社会革命”的旗帜,民生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发生过积极作用的。  

 孙中山主观上确实热烈地同情和提倡社会主义,对马克思及工春学说也抱着推崇和赞许的态度,但他并不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孙中山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也没有承认唯物史观,而坚持民生史观。他认为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社会进化的原因不是阶级斗争,而是阶级调和,阶级斗争只是社会进化时‘所发生的一种病症”。[8]所以三氏主义比马克思主义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总之,由丁世界观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孙中山没有也不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事实上他是从预防资本主义的流弊,避免西方的‘社会革命’:使中国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华其功于一役”这一愿望出发来提倡社会主义的。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既染上了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色彩,又带有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的烙痕,是一种主观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然而,孙中山毕竟与改良派不同。他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同情和赞扬是真诚的。他对欧美的资本主义制度抱有批判的态度,对其弊端进行了某些尖锐的揭露,力图使中国避免重蹈西方的覆辙。他驳斥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对社会主义的污蔑,表示对社会主义十分向往,并相信中国能够实行他所主张的社会主义。这一切,势必使人们开阔视野,受到启示,增加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了解,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着开辟道路的先行作用。同时,后来孙中山盛赞十月革命,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以革命的精神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合作。这些并不是突然的转变,而是上述认识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也就是说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盾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认识和介绍,为他晚年实现伟大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历史表明,孙中山无愧是我国探索、介绍和提倡社会主义的伟大先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