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茶房与茶客:近代中国市公共空间与生活(3)
辛亥革命网 2013-08-20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王笛 查看:
一些资料记录了茶馆的规模和容量,从而我们可以大概估计每天到茶馆喝茶的人数。1914年成都有681家茶馆,茶桌共9,958张,平均每家14.6张。由此可见,成都茶馆的平均规模不大。官方统计茶桌数是为了收税,各茶馆实际上经常少报桌数以偷税并随时添加桌椅,因此可以认为这9,958只是成都茶馆茶桌总数的最低数字,而实际数要大的多。如果我们按一万张茶桌算,每张桌四人,总数即达四万,这即是说当时成都超过十分之一的人都到茶馆喝茶。这恐怕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按照许多关于成都茶馆“拥挤不堪”的记录,以及所谓“一城市民半茶客”的顺口溜24,每张茶桌的利用每天应不止四人,茶客的数量可能还要大的多。据一份档案资料称,一个座位一天经常可以使用十次以上。实际上,在民国时期便有人试图估计成都每日茶馆的客流量。例如,1942年初有人按成都400家茶馆算,如果每个茶馆每小时服务20个顾客,总数可达8,000人。如果按茶馆每日开10小时算,便有8万人。作者因而感叹,每天“八万人的生活消磨在茶馆里,这是多么惊人的事情!”同年,另有人估计,如果按每个茶馆每天50个客人计,每天即有30,550人,这个数量“居中国都市的第一位,也许要居世界大都市的第一位”。当然,人们有不同的方法对茶客数量进行估算,彼此差异也颇大,我们也不可能得出十分准确的数字,不过这些估计数字至少使我们对茶客人数有一个大的概念,由此了解茶馆对成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如何的重要。
另外,到底有多少人靠茶馆为生也是研究茶馆的一个重要问题。据《四川官报》,1909年成都有茶馆518家,1,657户以此业为生,其中931户为装水烟,111户为艺人,589户为挑水夫。舒新城在1924-1925年间访问成都时估计:“这里的茶馆数我不敢一定说是占全商店的几分之几,……推论起来,十一之数总算不多”。因此,舒新城认为在成都的全部商户中,有十分之一是茶馆。1932年,成都茶业公会调查有600余茶馆,有6,000多户和数千工人以此业为生30。有人指出1941年茶馆从业人员人数在成都工商各业中居第五位。根据1951年的调查,以茶馆为生者(包括业主和雇工)3,885人,平均每个茶馆7人。如果把其他利用茶馆作为谋生地的人,像小贩、理发匠、修脚工、装水烟、民间艺人、挑水工人等计算在内,这个数字应该还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