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武昌起义后的南北和谈(3)

辛亥革命网 2013-05-18 00: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林海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起义后,在清廷、革命党人、袁世凯三者中,英国在“中立”的幌子下偏向于袁世凯一方。与袁世凯有密切联系的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泰晤

(三)

  在革命党人有与袁世凯妥协的苗头之后,英国加紧周旋于革命党人与清政府之间。一方面,以外交承认为诱饵使革命党人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另一方面,借助革命党人的力量,逼清帝逊位。最后,把袁世凯推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

  为了使袁世凯能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朱尔典干得相当卖力和出色。在他的挑拨下,列强一致放出舆论,若非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南北战乱将会持续下去,为“维护和平”列强将出兵干涉。列强还抓住革命党人强烈要求各国承认新成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心理暗示说,只有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才能得到列强的承认。

  袁世凯其人,南方革命党人对他颇反感。但是,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体,并获得列强的承认,谁来当大总统是无关宏旨的,因为当选的总统必须受制于国会,宪法。伍廷芳,陈其美呼吁:与其南北混战,招致列强干涉,使中国有再次受瓜分的危险,不如让袁世凯当总统,早日结束兵戎相见的局面,实现中国的统一及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所追求的民主共和国的目标。

  革命党人已有与袁妥协的倾向,朱尔典万般高兴,对促进南北和谈表现得比以前更为活跃。1912年1月11日,他在和袁世凯的密友的私人谈话中指出:“袁世凯博得了各国的信任。”(《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1页)金融界也放出消息,如果袁世凯组织临时政府,将会得到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的一笔借款:“伦敦金融界预料中国局势将因皇朝地位的解决而很快定下来。他们还预见将出现一个在袁世凯之下的半共和式的独裁政权。伦敦金融界已准备一笔大借款以协助这个混乱国家的改组。”(〔美〕李约翰著,孙瑞芹译,《清帝逊位与列强》,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02页。)

  事已至此,孙中山也感到无能为力,于1月14日提出只要袁世凯能够使清帝逊位,他愿意辞职,并推举袁为总统。袁世凯也放弃了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派私人秘书告诉朱尔典。“中国大部分地区既然都已宣布赞成共和,所以决定立即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命运。”(《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80页)南北和谈的成功似乎指日可待。

  但就在这时,华北有股政治势力反对南方革命党人坚持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北京于1月17日发生了一次暗杀袁世凯未遂的事件,京都一片混乱,袁世凯逃往天津。此时,孙中山的追随者们态度也变强硬起来,主张用战争扫除通往民主共和道路上的障碍,反对利用袁世凯逼清帝逊位、廉价实现共和的策略。为了避免在政权交替时期发生混乱的情况,孙中山于1月20日撤回他原来的诺言,坚持临时政府应设在南京,皇室直接向南京临时政府移交权力,并且在推举袁世凯为总统以前,列强必须承认中华民国。

  为了能够操纵民国的政治,英国对革命党人寸权不让。英国根本就不相信孙中山为首的共和派能够实现中国的统一,只要袁世凯未当上民国的大总统,就拒不承认民国政府的合法性。莫里循这样说道:“我在上海见到不少共和派的首领,我认为我帮袁世凯做了许多工作。我向他们指出,任命象孙中山或黎元洪这样的领袖为民国的总统,决不能指望会得到列强早日承认。孙中山对中国的情况一无所知,而黎元洪则在省外毫无地位。我对他们说,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列强的信任,因为他已经显示出他的治理国家的才能比中国当代的任何政治家为高。”(《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818页。)另一个驻南京的英国官员则声称:“若不是美孚石油公司,我才不会让孙文”(《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834页。)在总统宝座上过六个星期的舒服日子。

  与此同时,为了南北和谈早日成功,并借助革命党人的力量逼清帝逊位,英国改变了原来从经济上扶植袁世凯的做法,反对四国银行团给北方的一笔贷款,相反却给长江流域的革命党人一笔地方性私人借款,摆出坚决拥护南京共和制的姿态给清廷看,为袁世凯的逼宫创造条件。

  此时,全国处于混乱之中。革命党人处境艰难。徐州府以南70公里的铁路线某处发生激烈的战斗,共和军被击退,全部军火被掳获。汉口也发生战斗,革命党人节节败退。南京共和政府根基不稳。“它没有固定的财政来源,也不能控制其治下各省的财政。事实上各省各行其是,也不希望有什么中央政府。”(《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册,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825页。)外交上,英国等列强又不承认其合法地位。北京城则混乱不堪,王宗贵族纷纷逃离北京。列强宣称,如果不在北京设临时政府,将出兵保卫使馆和侨民的安全。

  在绝望之中,孙中山只有选择与袁世凯妥协的道路了,2月12日,袁世凯逼宫成功,清帝逊位。2月13日,孙中山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并推袁代之。2月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民国临时大总统。英国所苦心追求的目标,实现了。它下一步所要做的便是一脚踢开革命党人,公开地支持袁世凯的独裁,从脚踏两只船到脚踏一只船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