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交事业奋斗终生的施肇基(5)
辛亥革命网 2014-04-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幕。中国北洋政府派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法公使胡惟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组五人为参加巴黎和会全权代表。广东军政府派出王正廷、伍朝枢、汪精卫为出席巴黎和会专使。1月21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从北京发来训令:特委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为巴黎和会全权委员。4月29-30日,参加巴黎和会的英美法三国代表召开会议,日本代表应邀出席,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第156、157、158条),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最先透露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报导说中国政府“接巴黎中国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青岛)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5月2日,山东三千余工人在济南北岗子举行收回青岛演说大会。同一天,北京《晨报》刊登了题为《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新闻,确定了中国外交的失败。两天后,北大学生走向街头,暴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收回山东、青岛主权”、“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怒吼,响彻神州大地。
1921年,施肇基赴任驻美国公使,并以首席代表身份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华盛顿会议。之后至1929年,除了曾于1923年短暂回国代理外交总长之外,一直担任中国驻美最高使节。1929年至1932年,再次任驻英公使,并任驻国际联盟中国全权代表。1928年11月,施肇基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任为驻英公使。1930年兼任中国国联全权代表兼国联理事会中国全权代表。1931年9月18日,沈阳日军挑起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南京国民政府急电在日内瓦的施肇基,“要求国联主持公道”。9月21日,施肇基正式向国联提出申诉,请求国联出面干涉。那时的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幻想国联主持公道,因此,一再训令施肇基在国联积极活动。22日,国联做出决议,不分侵略者与被侵略者,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立场,向双方政府同时发出了紧急警告:避免扩大事态,寻求撤军办法。9月30日,在施肇基要求下,国联再次做出“停止冲突、双方撤兵”的决议。但是,日本不但不执行国联的决议,反而再次扩大军事行动。11月25日,施肇基根据南京政府的训令,请国联“划锦州为中立区”。12月4日,施肇基又接到外交部紧急训令,要其立即在国联大会上声明:“‘锦州中立案’不能接受,如日军进攻锦州我国将不得不采取自卫办法。”政府政策前后矛盾,导致施肇基焦头烂额,备受煎熬。南京政府不抵抗日本侵略、单纯依靠国联的做法,早已引起国人的不满和愤怒。各政党团体、海外侨胞纷纷抨击,学生一次次到南京外交部请愿抗议。而施肇基在巴黎也被中国留学生攻击受伤,身心十分疲惫。12月5日,他向南京政府电辞国联代表职务。1932年1月,南京政府派颜惠庆接替施肇基出任国联代表和理事会代表职位。
离开国联这个火山口,施肇基又于1932年4月辞去驻英公使之职。南京政府随即将他派往美国,出任代理驻美公使。1933年,施肇基被正式任命为驻美公使。1935年6月,中美使馆升格为大使级,施肇基成为中国第一任驻美大使。
那时的中美交涉事务甚多,不过政府经常派遣特使赴美活动,已不再单纯依靠驻外使节进行。1936年8月,59岁的施肇基以年老体衰为由辞去驻美大使职务,回国定居上海。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施肇基不甘人后,出任国际救济会宣传组主任,同时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担任上海市防痨协会董事长。1941年夏,施肇基前往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委任施肇基出任中国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美国为中国争取抗战物资。战后施肇基曾担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旧金山会议代表团高等顾问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顾问委员会委员职务。1954年,因脑溢血逐渐淡出外交舞台。1958年1月,施肇基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逝世,享年81岁。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