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骨干魏宸组

辛亥革命网 2014-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代中国,风云激荡。为改变中华民族受人欺凌压迫的命运,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仁人志士演绎了精彩的人生。魏宸组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4年,孙中山到欧洲讲学,同盟会骨干魏宸组与同在比利时留学的学生知道后,筹集了8000法郎汇给孙中山作为路费,请求他来比利时宣扬革命。1905年,孙中山如约而至,与魏宸组等留学生促膝长谈,他们一一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并现场成立了革命团体,随后留下了一张合影。

1905年孙中山与中国留学生在比利时合影。

前排左起:魏宸组,孙中山,胡秉柯;后排左起:史青,朱和中

  近代中国,风云激荡。为改变中华民族受人欺凌压迫的命运,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仁人志士演绎了精彩的人生。魏宸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外交官。长期活跃外交界,被时人誉为“民国外交耆宿,爱国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1919年6月28日,是中国外交史上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全权代表集体缺席巴黎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仪式,拒签对德和约,以抗议和会不公正对待中国。魏宸组作为拒签成员,他的爱国行动被永远载入中国外交史册。

  魏宸组(1880年-1942年8月),(原名魏丰运,系族谱中“运”字辈),字注东,生于1880年,祖籍湖北江夏(武昌县)人。魏宸组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育有2个儿子,魏宸组是长子,次子今名叫魏仲祥(魏先明的父亲,原名魏旅运)。魏宸组自幼聪慧,受到良好教育,有极好的口才和文笔。19世纪90年代,武汉已成为反清革命的中心。魏宸组与吴禄贞、李书城等人在武昌花园山秘密聚会,从事反清活动。

  后受当时留学思潮影响,他19岁便通过公费留学层层选拔,远渡重洋赴法国留学,不久转赴比利时完成学业,留学期间,他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英、法、德三门外语。1905年,孙中山游欧,宣传反清革命。魏宸组积极联络人员,协助孙中山筹组同盟会欧洲支部,任巴黎通讯处编辑,与石瑛、吴稚晖同为同盟会欧洲支部骨干。

  1909年,清外务部增设“新闻处”,由颜惠庆实际负责,魏宸组被颜惠庆看中,成为外务部官员,不久升任外务部主事。虽然成为晚清官员,但魏宸组心中的反清火焰并未熄灭。他利用官员身份的掩护,担任京津同盟会领导人,与汪精卫、李石曾等秘密联络革命同志,组织宣传反清思想等各种活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政府起用袁世凯。当时,北方多数革命党人主张暗杀袁世凯,魏宸组则主张利用袁世凯达到推翻清王朝的目的。在与袁世凯的交谈中,魏宸组发挥善于辞令的特点,向其灌输共和学说,使袁氏渐渐打消了君主立宪的主张,并和汪精卫一起,对袁坦言:“中国非共和不可,共和非公促成不可,且非公担任不可。”袁世凯半推半就,不再拒绝。12月初,魏宸组被袁世凯委任为议和代表参赞,随同议和代表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党人在上海谈判。魏宸组充当了桥梁的作用,为南北议和的最终成功做出了贡献。

  魏宸组踏上民国外交舞台:1912年1月,年仅32岁的魏宸组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委任为临时政府外交次长,与外交总长王宠惠一道,成为民国外交局面的开创者。2月19日,荷属爪哇岛泗水市华侨举行集会,升起五色旗,燃放鞭炮,庆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但荷兰殖民当局竟派军警武力干涉,公然开枪打死华侨三人,伤十余人,逮捕百余人。愤怒的华侨采取闭门罢市的行动以示抗议,荷兰殖民当局疯狂逮捕千余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泗水事件”。接获华侨请求护侨的电报后,魏宸组协助王宠惠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外交交涉,与北京外交部联手,最终使这一迫害华侨事件得到合理解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