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澄量所建私人藏书楼——五桂楼(3)

辛亥革命网 2013-05-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澄量终身未仕,笃志好学,无书不读,师事孙罄、诸重光等人。聚书达五万卷,筑藏书楼五楹,名为“五桂楼”,是浙江著名藏书家之一。,黄

  当时著名书家胡芹、吕迪分别为其题写“五挂楼”和“七十二峰草堂”匾额。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该楼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经子孙不断努力,对在战乱中散佚之书一一整理,按经、史、子、集四部编目。他去世后,其子黄肇震,字药溪,孙黄联镳、曾孙黄安澜等,继续收藏古籍,尽五年之力,将澄量所遗的“五挂楼”藏书进行了整理,并收复了“五桂楼”散失在外的藏书,按经、史、子、集的顺序编排,终了使该楼恢复旧观,藏书增至6万余卷。光绪间编有《姚江黄氏五桂楼书目》,著录图书1852种,有宋、元、明刻本和抄本,但大多是通行之本,今尚保存《五桂楼书目》、《竹桥黄氏宗谱》、《钦定仪象考成》等藏书8600余册,其中不少是宋元明孤本、善本。1930年,经学者黄云眉教授整理,尚有书45000卷。1949年以后,黄氏后裔将藏书捐献给国家,部分藏于浙江省图书馆。著有《五桂楼书目》、《四明耆旧传》、《姚江书画传》、《四明游记抄》、《石泉公遗诗》等。辑有《明代文类》140册。所编《今文类体》全书138册,仿黄宗羲《明文海》体例分17类装订成册,保存400多家原明刻本文集奏议,今学者称为“稀有的好书”。新中国成立后,部分藏书调省图书馆收藏,尚存9993册,楼完好,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谢国桢著录略云:“《黄氏五桂楼书目》四卷(清光绪乙未刊本)。清黄澄量编,黄承乙重编。四明藏书之富,首推天一阁范氏,湖海楼陈氏,嘉道以后,则当推姚江五桂楼黄氏。惟姚江僻在山陬,庋藏独易,故亦未有人注及此也。黄氏由澄量以迄承乙,保存四代,世守无替,尤为难能有足称者,且生姚江之乡,故于四明先哲之书,收辑甚繁。”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黄澄量撰、黄安澜修订《五桂楼书目》四卷(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姚江黄氏刊本)。五桂楼藏书及其书目是黄澄量与其子孙数代人辛苦经营的成果。咸丰、同治间,江浙一带战乱频生,著名藏书楼如陈氏湖海楼、全氏鲒綺亭等多毁于兵火,而五桂楼卷峡独得保全。黄澄量与子药溪于先人收藏基础上增益近万卷,并撰书目。光绪中曾孙安澜复加修订后付梓,阮元、顾文彬为其作序。《五桂楼书目》四卷,依四部分。经部十类,四百四十三种,附录八种;史部十五类,四百一十七种;子部十四类,五百一十九种;集部五类,四百零六种,又丛书二十四种,编为附录。共一千八百零三种书籍,其中以史部地理类收集最多,达一百六十八种,次为子部小说家类,达一百一十四种。著录方式,每类书籍均以御制或钦定者为冠,记书名、卷数、朝代、作者,不记版本,亦不作提要或评论。五桂楼书目在分类上沿袭四部法,但清代中期、后期,内容包罗万象的丛书大量出现,黄氏已认识到丛书与类书的分别,所以特立“丛书”一目,以“附录”视之,可以认为是张之洞《书目答问》五部分类法的先河。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