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谢奉琦与熊克武(2)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波 谢念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也叫生死之交,古代有刘备、关羽和张飞,近代有谢奉琦和熊克武。走进他们的故事,会由衷羡慕他们

  起义四川 风云激荡

     从日本回国之前,孙中山特意嘱咐谢、熊两人,回到四川要借助袍哥的力量开展革命工作,所以谢奉琦和熊克武首先去联络以佘英为首的袍哥组织。

     四川袍哥起源于明末清初,原称哥老会,是民间反清组织。“袍哥”之名出自《三国》。据载,关二爷被逼降曹后,曹操赠予很多金银财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着,有事穿上,却要把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问他原因,关二爷说:“旧袍是我大哥玄德赐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旧袍”。

     在联络袍哥开展革命活动的工作中,谢奉琦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留学前就对袍哥有不少了解,熟悉袍哥组织规矩和一些黑话,帮助熊克武成功地了解了佘英属下的袍哥组织,并与其顺利开展合作。

     谢奉琦、熊克武、佘英等回川后,积极进行发动军事起义的准备工作。当时四川留日学生有好几百人,加入同盟会的也有百十人。他们归国后,大多数分散在省城和各县任职,并在地方有一定的声望。四川省的第一个同盟会组织,是1906年春,由邓家彦在成都建立的分会。几个月后,同盟会总部委派熊克武、谢奉琦、黄复生为川省主盟人。谢、熊等呕心沥血地奔走成都、重庆、泸州、宜宾、屏山、井研、永宁、永安等地去联络革命党人,在学界、新军和会党中积极发展同盟会组织,联络会党、发展党员、设立机关,壮大了力量,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并为发动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

     1907年4月,谢奉琦与熊克武、黄复生等在成都草堂寺多次召开军界、学界部分革命党人会议,决定分工负责,分头并进,同心同德,扩大革命军事力量,发展同盟会员,作好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谢奉琦和熊克武、黄复生不仅主持了同盟会成、渝分会的工作,还与熊克武、佘英成立同盟会川南分会在泸州小市绫子街邓邦植家。邓为世宦人家,住宅宽敞,便于掩护。谢奉琦、熊克武等以此为基地,积极联络党人,发展盟员,“川东南人士先后加入同盟会者数以百计,会党人尤多”。 谢奉琦同党人发誓说:“吾辈当生死所不计,流血非所惜,志不能以威武夺也!”在谢奉琦、熊克武等出色工作下,川东南地区的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泸州也成了全川革命的重心。

     谢奉琦自从4月离开成都后,又往川东川南等处联系,名声渐渐大起,清吏的走狗官吏必欲得之而甘心。谢化名“苏醒”, 顽强地与清吏周旋。熊克武也化名为“邱济川”开展革命工作。

     5月以后,谢奉琦和熊克武在川东南各地,吸收了部分有声望的人士入盟,同盟会的实力日见增强,对于发动各次起义和辛亥革命都有很大关系,也成为四川的保路运动的前序。

     另外,谢奉琦、佘英等深入各会党,秘密团结盐务巡防军配合起义。谢与熊克武、黄复生还计划以二百人为首领,发展人员后,各首领又自统二百人,这就扩大成为起义大军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