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谢奉琦与熊克武(4)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波 谢念亲 查看:
不久,宜宾知府宋联奎,于大十字口将刘绍峰、詹树棠、李飞鹏斩首示众。恐怖气氛笼罩着宜宾城,死难烈士多达二百多人。
宜宾起义被镇压在血泊中,谢奉琦与熊克武等同志商议决定:党人必须转移他处继续奋斗。熊克武到广东,聂欠荀、杨功甫各到中都和马边。谢奉琦回贡井老家,蓄备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图再举。
生死相许 悲怆永志
就在熊克武为营救黄方等人奔走成都之时,同盟会川省主盟人、宜宾起义领导者谢奉琦在老家贡井出事了。谢奉琦回原籍贡井老家,他决心留下坚持斗争,召集党人,再度谋取宜宾,为死难志士复仇。宋联奎派巡防军引枭卒便衣打扮追捕谢,亲友们劝他尽快离境出逃他乡,但他毅然说:“吾首倡义于吾川,讵料中偾,已策不善,于人何尤?丈夫死则死耳,去亦何为?且事败而图苟免,非勇也!吾方以节义声天下,振民懦,激来者,吾安之。且吾去,必多株连,吾孰若拼一命他人之死,彼不死者,得鉴我微诚,续踪而起,计万全以企其成,则吾虽死而不死矣,复何惧乎!”故未逃离。
宜宾知府宋联奎通电全省,派巡防军引枭卒便衣打扮,悬重赏缉拿起义首领谢奉琦。同党叛徒汪蔚然见利忘义,无耻地出卖了奉琦。
1908年3月10日下午,谢奉琦在家忽听到门外有人不断地喊他的化名“苏醒”……一听来人知道自己的化名,谢误认为是自己的同志来了,便去开门,原来是党人汪蔚然,故不疑有他。狡猾的汪蔚然伪装密会谢有事,使谢轻信而误入陷阱。谢同汪是同志关系,便予以热情接待,“请汪不必歇客栈,可搬来家住几天,以尽主人之谊。”汪一本正经地答道:“很好,但我的行李尚在客栈,请你稍等片刻,我们再到外面去谈谈,如何?”谢说:“可以!那么我在茶馆等你。”
汪走后,谢便同其医师到茶馆等候。汪蔚然离开了谢家便去与宜宾来的捕役鬼鬼虽祟祟地密语,还介绍了谢奉琦的相貌,然后就避开了。谢奉琦在茶馆被捕。在将他从贡井押解到宜宾的路上,有坏人密告清吏说谢奉琦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唯恐他中途不翼而飞,因而便心狠手毒地以铁链穿谢劲下左锁骨,断其脚筋,经富顺、泸州,押送回宜宾,其残暴令路人目不忍睹。谢奉琦强忍巨痛,昂首挺胸地向沿途观众怒诉清廷的弥天大罪,宣传革命大义,大声疾呼:“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谢奉琦在毕生中最后一次从故乡贡井被押向宜宾的苦难历程中的一席话,使道路两旁的千百万黎民百姓悲愤填膺,潸然泪下。
谢奉琦在狱中断然拒绝了威胁利诱,为了表明自己愿为革命捐躯的决心,在印章上刻下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铭文。在公堂审讯时,官府宋联奎历声道:“今有人秘告你是革命党人,尔应从实招来。”谢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党人。”宋又诱惑他:“若能供出同党,即释汝,不然决死。”谢奉琦挺身毅然回答说:“我死归耳,何惧!且自作之,自我任之,何必党。”知府气急败坏地暴跳如雷,嘶叫道:“你必须招出同党人,否则,就刀劈了你。”谢奉琦无懈可击地回答:“我党人众多,上有孙文、黄兴,下有千万庶民,他们在天涯海角,四面八方,有本事就去抓,何必问我。”谢奉琦步步紧逼,变被审为主审,唇枪舌剑地怒斥宋联奎:“汝实汉族,而甘心北面事仇人,羞矣!若有人心,速反正,从我去,否则,有死而已!”宋联奎听罢,被吓得瞠目结舌,只得退堂而已。
谢奉琦被捕后,同盟会组织及谢家亲属,尤其还有当时任四川臬台(二品官位)的赵藩,百般设法,希望能将谢奉琦救出虎口。但终因谢奉琦宁死不屈,拒不供出同志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