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交:谢奉琦与熊克武(3)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波 谢念亲 查看:
根据同盟分会的分工,于是谢奉琦挺身担负起组织宜宾起义的重任。1907年初夏,谢奉琦来到宜宾主持工作,和在宜宾的革命者罗仲渠、凌体萱、刘永言、聂次荀等同志会晤,秘谋起义事宜。看见同志很少,势单力薄,就委托聂次荀征集党员,联络社会,谢租赁北当巷18间房舍为活动所在地。并与宜宾同志唱和诗以表达其对革命起义忠贞不移的志愿,诗曰:
频年清泪滴沧桑,柳下黄莺噪夕阳。大布衣冠无限恨,博浪沙里效张良。
当江安起义失败,泸州起义亦受重挫时,有的同仁被捕,有的被残杀。谢奉琦气愤万分,号召同志:前仆后继将革命进行到底。
泸州暴动夭折后,熊克武随即秘召同志于漕运货船紧急商议,决定由佘英、杨兆蓉、邓邦植(又名邓西林)留守泸州,处理善后;谢奉琦、杨世尊二人转移宜宾,作策应成都起义的准备。席成元负责筹集款项,遣散会党。
熊克武随即赴成都,又与黄方、杨维、谢持等于10月4日举行武装起义。熊克武已和成都同志作好响应的部署,10月10日凌晨,总督及下属官吏将在会府聚集,举行慈禧太后寿诞庆典。按原定计划,潜伏于会府附近的党人借机发难,炸死在场官吏,造成群龙无首局面;分布于东大街、走马街、青石桥和学道街二十几家客栈的四百多同盟会员,待命于小天竺、安顺桥和茶店子一带的五六千会党兄弟分路出击,主要目标是城内的衙门和军营。熊克武、谢持负责各路的联系和策应,亦因事泄失败。
11月中旬,熊克武、佘英等组织领导的泸州、江安、成都起义,均因事泄未能实现。但四川党人并没有气馁,他们急图再举,发誓要替死难同志报仇,党人纷纷到宜宾坚持战斗。谢、熊决定在宜宾再次组织起义。
这时的谢奉琦在宜宾领导的起义行动经费异常拮据,粮食也朝不保夕。幸好凌体萱将新婚后的衣物典当了30余元而得以维持。后来又得到某君的捐赠,才稍解燃眉之急。即便如此困难,谢奉琦和他的党员们酬志之心丝毫没有削弱,并决定当年腊月再行起义。
后来,谢奉琦迁往宜宾丁字口某客栈,凌体萱迁往东街一品栈,便于与四面八方前来之人筹划起义。谢、凌二人长期在巡防军与中央团队中开展工作,分化瓦解清朝反动势力,动员了宜宾中堂勇管带刘绍峰、县幕詹树棠加入同盟会,并通过刘、詹二人发动宜宾县堂勇起义。
屏山巡防军五营统部的消官多与聂次荀有旧交,谢奉琦派聂次荀与李桂林去屏山发展哨官李飞鹏、李忠臣入盟,这就使革命党人控制了巡防军。同时,联络屏山党人杨功甫、陈迭云、徐岱中、聂德修、陆彩明、凌骏声、袁雪门、聂芹轩等数十人,约定一旦宜宾起义,可以调动以上人员和驻军配合行动。
谢奉琦、熊克武、佘英等商议,宜宾起义定于1908年1月26日。举义前派熊克武、佘英前往井研、荣县、富顺等地号召党人踊跃参加,并在此制造武器炸弹。各地来的同志,分别住在城外走马街各小旅栈,一碗铺等处,熊克武率一部分人住在金河(金沙江)对岸的冯家坝。他们当时的决策是:谢奉领导府县团队官佐人员,并负责屏山和百花场来援之事。刘永年于城内组织劲旅。刘绍峰、詹树棠于城内运动两对官佐堂勇反戈一击,大杀回马枪。熊克武于城外率领数百人,配合刘绍峰、詹树棠内外夹攻。各地来的起义者云集宜宾,借口与袍哥首领刘某祝寿为掩护。党人巡防军管带舒新之,以一营之兵力,结合南六县会党与城内学生组成革命大军。
一切安排就绪,人人同仇敌忾,个个剑拔弩张,准备扫荡宜宾。但是,不幸的是事与愿违,全盘计划竟被中央团队的土豪劣神雷东垣出卖。1908年1月14日,宋联奎闻讯后,急速回到宜宾,把党人依靠的舒新之所部巡防军调往屏山,城内只剩下临时组织的学生军,力量薄弱,而宜宾城内清吏防范森严,无从动手。
1908年1月26日,熊克武所部数百余人,焦急地于城外等待至晚十点钟左右,仍不见城内动静。后来,谢奉琦知道起义被出卖后,心如刀绞,缒城而下,冒着生命危险,躲过了敌人的封锁,通知熊克武率部脱离,减少损失。谢奉琦来告诉熊:消息泄漏了,刘绍峰、詹树棠已被知府宋联奎逮捕,同志们多主镇重,以免无谓的牺牲。这次起义就这样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