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沃华夏 丹心照汗青:忆辛亥先贤李廉方

辛亥革命网 2012-06-18 00:00 来源:湖北文史 作者:罗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外祖父李廉方,名步青,字廉方,湖北京山人。20岁中举,1902年去日本留学,并追随孙中山和黄李廉方兴从事革命,是同盟会成员之一。他亲身

  外祖父李廉方(1878—1958),名步青,字廉方,湖北京山人。20岁中举,1902年去日本留学,并追随孙中山和黄李廉方(1878—1958)兴从事革命,是同盟会成员之一。他亲身参加了辛亥武昌起义,任鄂军都督府首席秘书。湖北光复后,任襄阳知事。其后,历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武昌高师教授兼事务主任,河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湖北通志馆副馆长兼总纂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中南教育部副部长、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李廉方生长在多灾多难、备受凌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等一系列变故接踵而来。触目惊心的事件使正在湖北读书的李廉方及其同学黄兴、时功玖、曹亚伯、贺子才、胡秉柯、但焘、张知本等热血青年震惊扼腕,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主张社会变革。李廉方就读的经心书院,是当时华中地区一所很著名的学堂,师生思想较解放,“毕业生中多革命分子(如李书城、张继煦、李廉方、万声扬、史青、魏宸祖等),且在辛亥革命中多有建树”。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令派经心、两湖和江汉三书院生员留学日本,兼以考察学务、研究中外大势。李廉方以成绩优异,得膺其选。是年春夏间,他与黄轸(黄轸,后改名黄兴。)、李书城、张继煦、万声扬、金华祝、余德元、周龙骧等1902年,张之洞派经心、两湖和江汉三书院生员留学日本。图为两湖书院旧址人东渡就读日本东京弘文学院,与同孙中山熟识的湖北最初派出的留日学生刘成禺、程家柽等人交往甚密,经常在一起研论国是,认识到中国从鸦片战争到庚子事变以来,遭受外国侵侮日甚一日都是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抑压汉族民气所致。那时,梁启超等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改良,在留学界及国内影响甚大。不少学生附和、崇敬他。弘文学院的学生每晚都在自习室讨论立宪和革命的问题,最初颇多争论,后来,主张排满革命的占多数,大家共识要救亡图存,必先开通民智,倾覆清廷以求民族解放。这是革命最初的必经阶段,亦为日后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大家都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李廉方及蓝天蔚、黄兴、李书城、程家柽、王景芳等十余人,在“同盟会”未创立之前曾密结排满盟约,每月集会一次。至此,李廉方等人逐步由以前的改良主义者转向成为反清革命派。

     革命风气既开,各省留学生纷纷出版同乡会杂志以广为宣传。1903年1月,李廉方与刘成禺、张继煦等湖北进步学生以“以世界知识及民族主义唤起内地学生觉醒”为主旨,在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月刊,辟有政法、军事、教育、经济、实业、地理、历史、理科等栏目,所刊文章文笔犀利,指意宏达,传诵一时,是留学界中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革命刊物之一。辛亥时期的革命刊物用省名命名的,以它为最早。李廉方为该刊地理栏主笔,先后撰写了《中国地理与世界之关系》、《黄河》、《地理与国民性格之关系》、《扬子江》等文。《湖北学生界》出版后,湖北留日学生各撰印致同学书,语多激昂,鄂省学界尤为振奋。一时间,各省学生所办刊物和革命册子风起云涌,大量输入国内,唤醒了国人,也震动了清廷官吏。

     1903年夏,李廉方、李书城、黄兴与万声扬等因排满嫌疑,被政府取消学籍,勒令返国并逐出省。于是李廉方、金华祝分别赴天津、江西从事教学,暗中继续宣传革命。不久,李廉方返鄂赁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在其寓所里组织联系进步师生20余人秘密集会,讨论革命方略。他的住处为当年军界、学界青年聚集之场所,而革命党人往来尤密。爱国志士集会于此,远自东京,近自上海,莫不互通声气,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开通士子之知识,同时亦在军界青年中广为宣传革命理念以更换新军之脑筋。李廉方负责接待和经费筹措之事,联系学界人士。时练兵处吴禄贞任职武昌,他常到此处与革命同志畅谈,又利用其地位安置同志于军界、学界中。同年6月,黄兴从日本回国由沪返湘,路过武昌居花园山李廉方寓所,共商革命事宜。日久宣传革命,此园实际上已成为秘密的革命机关部。辛亥革命史文献一致认为“花园山聚会”开创了湖北革命组织,启迪和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青年,这些人在辛亥革命进程中起了骨干作用,并在新成立的“中华民国”鄂军都督府中任要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