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田梓琴先生逝世八十三周年(3)

辛亥革命网 2014-12-01 14:5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0年7月2日,辛亥革命元勋、湖北蕲春人田梓琴桐先生病逝于上海,消息传到武汉,我的祖父余任直祖言含泪成诗《弔田梓琴》。梓琴先生忌辰

  二

  悠悠岁月,忽忽而过。距祖父作此诗八十三年、距我找回诗稿五十一年,此诗才首次完整地公开发表(手稿原件已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即“红楼”),个中原因,不去说了。

  梓琴先生忌辰临近,我自不量力,试为《弔田梓琴》作注。

  想的是,通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从诗史互证的角度切入,使自己进一步加深对梓琴先生及其所处时代的认识,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今日。

  此外,作为该诗作者的亲属后代,对于诗中所涉及到的“今典”,只要是自己知晓的,便有责任和义务予以解释或说明。这谈不上是什么“贡献”,至多只能算个“小善”,尽力而为吧。

  然而,注释诗词文赋,历来不易掌握繁简尺度。哪些“该注”、哪些“可以不注”,据说专业人士也有挠头的时候。注多了,既小瞧了读者的水平,更涉嫌卖弄,里外不是人;注少了,又确实会影响阅读和理解(当今的“网查”,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家无大部头词典的困扰,但仍须费时逐条“点”索),如何是好?          

 这里我且作个尝试:藉社科院语研所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设个“门槛”——这词典上有的,基本不注;没有的,尽力注。

  只是品绶不学无术,笑话一定层出不穷。恳请读者批评指教。先谢谢了!

  三

[图5]余祖言《弔田梓琹》手稿  余品绶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