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追随:何香凝对孙中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辛亥革命网 2013-09-0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玉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9月1日,是何香凝逝世纪念日。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孙中山先生所开创的民主革命事业,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出色的维护和执行了孙中山革命的

  9月1日,是何香凝逝世纪念日。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孙中山先生所开创的民主革命事业,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出色的维护和执行了孙中山革命的三大政策。她对孙中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不仅深深影响和感动了许多同时代的人,即使是今天看来,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激励和启示。谨以此文,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35周年。

  在孙中山的号召下参加革命

  何香凝祖籍广东,1878年出生于香港。1897年,她与廖仲恺喜结连理。当时,中国正遭受列强瓜分,大好河山惨遭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外出求学,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作为爱国青年,廖仲恺有意前往日本,但苦于缺乏经费。为了支持廖仲恺的决定,何香凝不顾娘家的反对,变卖了全部陪嫁,资助廖仲恺前往日本求学,自己不久也前往日本。

  当时,作为反清革命斗士,孙中山已经蜚声国际,他的革命主张在各国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1903年的一天,在东京一个留学生集会上,廖氏夫妇第一次听到孙中山的演讲,深感意犹未尽。之后,廖氏夫妇又专程找到孙中山的住处,当面聆听和探讨救国之道。几次拜访过后,革命的火种悄然在廖仲恺夫妇二人心中燃起。他们当场向孙中山表示要参加革命,愿为革命效劳。孙中山当即指示他们要在留学生中物色有志青年,以积聚革命力量,为发动起义做准备。廖仲恺何香凝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1905年,为“召集同志,合成大团”,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意义的革命政党。但是在当时,加入同盟会却意味着要被杀头或者有可能“株连九族”。何香凝没有畏惧。在黎仲实和孙中山的亲自介绍下,她成为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几天后,她又亲自介绍廖仲恺加入了同盟会。夫妇俩的革命生涯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当时,孙中山的革命行动已为清廷密切注意,他在日本的活动遭到监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孙中山希望将活动的秘密联络点放在何香凝家中,并建议何辞去家里的佣人,将家搬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何香凝坚决服从孙中山的安排,开始学习煮饭、做家务,并开始为革命同志的聚会担当把门望风的任务,有时候还要半夜起床为革命党人做早饭,“只有打水等重活才由父亲(指廖仲恺——笔者注)和其他男同志承担”。她对孙中山非常照顾。在当时生活非常清苦的情况下,“吃饭时只是专为中山先生做一个鸡蛋,其他人都一起吃青菜、萝卜”。除这些之外,何香凝还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只要有空,就写信投寄海外”,同廖仲恺一起向保皇派展开论战,向各国华侨宣传革命,做一切革命所需要的工作。孙中山及留日革命青年们对她非常感激,亲切地称她为“奥巴桑”。

  革命是要付出流血牺牲的,但真正的革命者是视死如归的。何香凝写诗给即将前往战场的爱人,“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取中华史上名”,支持廖仲恺要坚定地跟着孙中山闹革命。终于,辛亥革命爆发了,共和制度建立了。何香凝热泪盈眶,为胜利果实欢呼鼓舞。但很快,袁氏窃国,“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为了捍卫革命果实,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何香凝投入到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等战斗之中。她尽一切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行动,把实现孙中山所定的革命目标定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而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孙中山。1913年,当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而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时,何香凝毫不迟疑地宣誓加入,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孙中山的支持,给困境中的孙中山增添了革命的信心和力量。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孙中山决定出兵,消灭军阀,统一中国。1921年6月,孙中山决定出兵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以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为了筹集资金,鼓舞士气,何香凝同宋庆龄发动广东妇女成立了“出征军人慰劳会”,向社会各界募集经费和慰问品,并接受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委派,率“慰劳会”七人代表团赴前线慰问,有力地鼓舞了前线的士气。次年,时任广州革命政府陆军部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对北伐极力阻挠并加以破坏,并暗杀了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给北伐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为了说服陈炯明回心转意,全力支持孙中山的北伐决策,何香凝打算携带一双儿女前往陈炯明部做人质。未及成行,就传来了廖仲恺被陈炯明扣押的消息。接着,6月22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冒死冲出叛军的枪林弹雨,整个广州城立即陷入戒严状态。

  在枪林弹雨中,在血雨腥风中,何香凝坚持留在广州城四处寻找孙中山。拦阻她的陈炯明部的士兵最终为她所感动,给予她通行的便利。有时候街头过于混乱,连开车的士兵都不敢再继续前行,何香凝却毫不畏惧。她对士兵说,你可以停下,但是我必须继续。经过努力寻找,终于在永丰舰上找到了孙中山。孙中山向她叙述了几天来的遭遇,说得两人都热泪盈眶。看到孙中山身上的衣服已经污垢不堪,何香凝又赶紧乘车跑到古应芬家中,替他找来了换洗的衣服。在这之后,何香凝才去寻找廖仲恺。当时,陈炯明部下曾派人找到她,希望她前往永丰舰告诉孙中山,停止对陈炯明部的炮轰,以此作为释放廖仲恺的条件。何香凝断然拒绝。因为,她怕跟着她一同前往的人对孙中山不利。她说,“你们叫我这样,我会对不住人民,对不住孙先生的”。体现了一个革命者公而忘私的爱国情怀。

  全力支持国民党改组

  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陈炯明的叛变促使孙中山开始重新思索国民党的前途,思索革命的方式。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他把目光投向了苏俄以及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考虑,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够借此焕发出勃勃生机,改变中国的革命面貌,切实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

 在众多的反对力量中,何香凝是孙中山积极的、坚定的支持者。一开始,她对于苏俄、对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并不熟悉和了解。随着接触的深入,她逐步认识到了改组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制定三大政策的必要性。虽然她没有亲自参与谈判等工作,但她通过默默地支持廖仲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她照顾廖仲恺的饮食起居,负责一切家务,在廖仲恺遭遇重大压力而艰难支撑局面时,她给予廖仲恺温暖的安慰和巨大的鼓励。她同反对派公开进行辩论,坚定认为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是适合中国的国情的,是符合世界潮流的。有一次,面对各种反对声音,廖仲恺实在是感到压力之大难以承受,决定离开。就在他登上船的那一刻,孙中山派人找到了他,请他不要走。何香凝也劝廖仲恺说,“孙先生既然这样,我们也只有鞠躬尽瘁了。你还是留下帮助孙先生的好”。她后来曾说,“我自献身于革命之后,发觉得生平最快意的时候,要算是推倒满清中华民国成立,及十三年国民党的改组成功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