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追随:何香凝对孙中山精神的继承和发扬(2)

辛亥革命网 2013-09-0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刘玉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9月1日,是何香凝逝世纪念日。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孙中山先生所开创的民主革命事业,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出色的维护和执行了孙中山革命的

  1925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之时,孙中山对何香凝一改“奥巴桑”的称呼,用微弱的声音呼唤何香凝:“廖……仲……恺……先……生……夫……人……”像是有什么嘱托要交代。何香凝十分明了孙中山的意思,她立即走上前,用坚定而又哀婉的语气告诉孙中山:“先生放心,我们一定实行三大政策,抵抗帝国主义,以及爱护孙夫人,海枯石烂,不会忘记。”孙中山听了很激动,紧握着何香凝的手说:“感……激……你……”这一幕,是何香凝生平最感动的一件事。

  孙中山逝世后,面对已有分裂症状的国民党,何香凝对孙中山的革命遗志是否能够得到长久贯彻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在4月12日与13日分别举行的两次孙中山追悼大会上,她公开发表演说,呼吁民众继承孙中山精神,努力奋斗。她说,“先生为民众奋斗而生,为民众奋斗而死”,“先生已死,我辈之责任愈重,先生已为我辈播三民主义及废除不平等条约之种子,我辈当日日汲水灌溉,使之滋生长大。不然,且为人践踏,终至枯槁而死”。她决心将孙中山的革命遗志继承到底。

  不幸的是,很快,西山会议派形成,廖仲恺被刺杀,共产党被宣布非法,国民党内部开始分裂。痛苦的眼泪还没有擦干,敌人已经举起了屠刀。为了实现先烈们毕生奋斗的理想,何香凝化悲痛为力量,选择了坚强与坚持。她强烈斥责西山会议派的分裂行径,“更负责地依据孙先生的遗教向当局的同志进言”,指出“我们与共产党必要合作,共同奋斗,打倒帝国主义,达到我们革命成功,进而世界大同”。她要“哀思惟愿酬君奋,报国何时尽此心”。

  1926年5月,在广州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公然排斥和打击共产党。何香凝和柳亚子、彭泽民等人坚决反对。何香凝发言指出这一提案是违背孙中山革命真意的,是孙中山的“不肖之党徒为达其利己目的”而采取的“反共、反对苏联,给工人、农民带来不利”的行为。说到愤慨时,她“义愤填膺,拍案顿足,几乎把地板跺裂”;柳亚子因为口吃,加上愤怒,一时竟说不出话来,因而为何香凝连连鼓掌助威;彭泽民被蒋的所为气得手脚发抖,最后跑到孙中山遗像前放声痛苦,倾诉心中的愤懑之情。可惜的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操纵,何香凝等人在此次会议上的努力还是失败了。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何香凝惊呼,“蒋介石居然反农工了,居然反革命了”。4月20日,她与宋庆龄、江精卫及毛泽东等40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号召“凡我民众及我同志,尤其武装同志,如不认革命垂成之功,隳于蒋中正之手,惟有依照中央命令,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在“通电”的影响下,武汉出现了一个群众性的讨蒋运动。但不久,汪精卫也公开反共,“分共成为事实”,何香凝“很伤心失望”。在经历了短暂的迷惘之后,何香凝深知,靠国民党里这一群东西,重新恢复“三大政策”是毫无希望的了。1929年秋,她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远赴欧洲,“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的生活”,也不愿与蒋汪之流同流合污,“做国家的罪人”。她把满腔悲愤,发泄在画纸上,专画寒冬不谢、冷而弥香的梅和百岁长青的松,早年喜欢画的狮虎虽偶尔为之,但已不多见。

  积极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日本的侵华战争打破了何香凝在欧洲的平静生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何香凝立即回到国内,投入到各种抗日救亡运动之中。她组织创办画展,募集资金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与宋庆龄等组织伤病医院,救治伤员;呼吁政府释放全国的政治犯。“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是她当时急于救国救民的心情写照。

  面对大敌当前的局势,何香凝疾呼恢复三大政策。她说,“东三省事件以后,我国局面日趋严重,愚以为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我国应全国国民一致努力,为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努力,亦为必要”,“孙总理具远大之眼光,知欲打倒帝国主义,必须联合弱小民族,共同奋斗,故遗嘱有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之语”。她一方面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一方面从政治层面力促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作为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忠诚拥护者,何香凝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为其建立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她积极营救七君子和被捕的爱国青年,呼吁国民党政府释放一切政治犯,好让他们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场上去。1934年4月20日,她与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1700多人,在中共中央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名义发表的《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上签名表示拥护,要求发动抗日救国的民族自卫战争。她说,“民族抗战一旦起了,我就是负着病也愿为国家安危、民族生存奋斗到底”,“希望全国上下,都把个人或派系的私利放下,尽心尽力地为民族生存的前途着想才对——否则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她大声呼吁,“我们应该团结起来”。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宣言发表后,何香凝与宋庆龄等率先签名响应,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10月10日,何香凝发表《双十节的回忆与展望》一文,对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历史进行了深情回忆,感叹孙中山等人创立民国的艰辛,对蒋介石等人对三大政策的背叛表示愤怒,指出当时“政治的贪污丑恶,社会的凋敝破落”,严厉批判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主张,号召国民党当局要以孙中山为榜样,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抗日。她说,“总理革命其胸怀从来是宽大,以总理信徒自命的当局,今日理应接纳,决没有自己不能救国,而不许人救国者”。她的文章得到了很多爱国人士的积极响应,促使他们一起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