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雨 四代忠义——《皖江辛亥风云录》序之

辛亥革命网 2013-12-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袁传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皖江辛亥风云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弥补了巢湖史志的残缺不全之处,可称为“一项抢救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的小型
 

  《皖江辛亥风云录》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弥补了巢湖史志的残缺不全之处,可称为“一项抢救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的小型文献工程”。我十分乐意应约作序。

  辛亥百年,岁月峥嵘。2011年逢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经市领导和朋友介绍,作为辛亥后裔的平贵同志专程由西安来巢湖登门造访,他手捧《辛亥巢湖刘氏双烈》书稿,言明来意:寻求《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中提到的1914年学潮运动中的《哀南巢》悼文,因我参加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巢县修志工作,彼此交谈甚为融洽,妻外出归来,觉得面熟,原来她俩是50多年前的小学五、六年级同班学友。此后,我陪平贵跑遍区、市档案馆、方志办、党史办、宣传部等单位,走访当地老人,颇有收获,遗憾的是未能查出《哀南巢》下落。其原因是“文革”动乱中史料损失严重,加之上世纪60年代宣传部主持编写《巢县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工作班子人员大多已离世。在此情况下,平贵赴京、沪和台湾等地,走访祖辈当年故旧的后人,历尽千辛万苦,搜集到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其中有民初《申报》中关于其祖父、叔祖父等八烈士安庆就义的史料,《哀南巢》仍下落不明。一门双烈,史不多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3年秋,平贵新作《皖江辛亥风云录》书稿完成,我十分乐意应约作序。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以及两年后发生的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虽未圆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但却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腐朽统治,沉重打击了袁世凯的反动复辟势力,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为中国的未来发展、繁荣昌盛,打开了迸步的闸门。此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接过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旗帜,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终于迎来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摆脱了任人宰割、蹂躏的旧时代,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长征。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经济总量现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如今,中华民族巍然崛起在世界东方,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追求和奋斗的强国梦实现了。抚今追昔,我们倍加怀念革命前辈。平贵的祖父、叔祖父是辛亥革命先烈,曾参加光复会策划的皖浙反清起义活动,失败后清朝廷严查官场会党人员,遂辞职回乡办学堂,继续进行反清革命斗争。袁世凯窃取民国政权后阴谋复辟称帝,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其祖父、叔祖父参加国民党人柏文蔚、龚振鹏的皖省独立反袁革命斗争,失败后被捕牺牲,后世人们誉为“辛亥巢县刘氏—门双烈”。

  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前夕,毛泽东主席亲奠基石,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正面由毛泽东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背面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毛泽东起草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纪念1840年至1949年期间的革命先烈们,表达了中国人民对革命英雄的敬仰、缅怀之情。

  平贵在《皖江辛亥风云录》中,讴歌正义,鞑伐邪恶,用不同的笔调褒贬了具有时代表意义的人和事。作为该书第二读者的我,认为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弥补了巢湖史志的残缺不全之处,可称为“一项抢救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的小型文献工程”。我反复阅读,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悟出良知,即慎终追远,崇敬英烈,这也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优良传统。

  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编排上打破传统的章节形式,按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体裁归类。在图片、题词、序言、前言之后,由开篇诗《让历史告诉未来》开局,其后展开散文、诗词、附录三大块,附录中有当地报道、时人感言和有关历史文献,共15万余字。全书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颂辛亥,赞中山,悼徐、秋,念玉祥等人

  颂辛亥,赞中山,是中国人的情结和永恒的话题。书中有《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辛亥革命颂》、《赞武昌起义》、《百年沧桑赞辛亥》、《瞻仰烈士碑》、《声声漫·辛亥颂》、《满江红·赞辛亥新政》、《临江仙·望星空思英雄》等文章诗词,歌颂了伟大的辛亥革命。在诗中写道:“清末神州风云起,先驱中山宣大义,武昌霹雳震天下,华夏尽竖共和旗。”在词中写道:“辛亥年,剪发辫,废跪拜,禁缠脚。新政疾如风,堪称果决。新风蔚然醒大地,万众欢呼似雀跃。从此后,中华图复兴,终崛起。”把辛亥革命初期社会情景一一跃然纸上。

  在《读孙中山建国方略》、《毕生追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的孙中山与袁世凯》等文章中,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明伟大和高瞻远瞩的革命智慧。孙中山就任总统时宣誓“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彰显了鲜为人知的公仆思想。在《颂孙中山》诗中写道:“辛亥霹雳震天下,废除帝制建中华,公仆观念感人心,民本思想兴国家。”、“国家之本在于民,民生幸福是重心,公忠体国存博爱,鞠躬尽瘁尽终生。”为避免内战,经南北和议,在袁世凯作出遵守约法,赞成共和的诺言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不料袁世凯竟背信弃义,复辟称帝,疯狂镇压革命党。如此局面令人慨叹,他在《诉衷情·叹孙中山辞职下野》词中写道:“万里奔波宣真理,革命为先躯。备极艰辛成功,共和实不易。叹当年,孙公退,袁贼继。复辟称帝,祸国殃民,战乱纷起。”在袁世凯指使手下心腹派人刺杀了主张共和宪政的宋教仁后,激起社会舆论大哗,为了捍卫辛亥革命成果,孙中山于1913年7月发动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赴日本,改组中国国民党,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又筹建黄埔军校,准备北伐。1924年年底,孙中山抱病北上谋求南北和平统一,久劳成疾,大病不起,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59岁。巨星殒落,国人痛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