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英雄,我们该如何纪念(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2 00:00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作者:慕容梦漪 查看:
“我爸想拦啊,不过没拦住。”詹宣武回忆起来,嘿嘿一笑,颇有些得意。
最终,老子向儿子投降。在詹兴邦全力支持下,詹宣武开始了漫长的“筹建之旅”。
那时詹宣武手头的文物资料只有一块匾,是1926年清明公祭大会时浙江省主席夏超钦所赠,上有“毅魄英灵”4个鎏金大字,并盖着省长金印。
詹宣武在武义县档案局获得了极大支持。一个女工作人员友善地接待了他。“我去找他们说明来因后,他们只要求我写了份申请,就让我复印了一套相关史料,我要给詹蒙的遗物拍照,他们也允许了。”
搜寻文物资料的过程还算顺利,跑县城、跑省城,还有各地詹氏族人的鼎力相助,大部分文物都找到了。
建纪念堂却成了难事。“关键是没钱。”詹宣武说,找文物资料、建纪念堂,族人都凑了些钱来,但还是远远不够。
为了省钱,詹宣武想了不少点子。纪念堂墙面,里层是用田泥拈在墙上,再外层粉一下水泥。而陈列文物资料和照片用的相框,是詹宣武从自家“搜刮”来的,村委会不用了的旧相框也被他拿了来。
2005年1月,詹蒙共找到遗像、功勋章、家书,还有当时各界人士所撰祭文、悼诗、挽联及各史书中有关材料等数十篇,其中包括许多名士之作,例如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陈果夫的《同学詹蒙烈士事实》、鄞县县长陈佑华的《悼詹蒙烈士作》等。纪念堂终于竣工。
詹宣武为自己一手筹建的纪念堂起了个颇为传统的名字:“忠烈堂”。
“忠烈堂”建成之初,就在詹蒙诞生112周年之日进行了公祭大会,附近上千村民参与其中。詹氏家族还规定每年清明詹氏子孙都必须共怀詹蒙。
鉴于平时“忠烈堂”还是太过冷清,一个朋友又到网上为“忠烈堂”发帖子做宣传。不少网友很受感动,纷纷跟帖表示要前去瞻仰。更有人看完帖子,当即就买菊花赶了过去。
我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英雄错了吗?
不管詹宣武情愿与否,目前,这位24岁小伙子的知名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与他同家族的先烈詹蒙。
一个年轻人折腾这事情,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争论旋即把他推上风口浪尖。
“很多人问我:你一个年轻人,本该忙着工作赚钱,成家立业,你却去折腾这些无聊事,你究竟图什么?到底为什么要去给一个近百年前的革命者树碑立传?”
有人说,纪念英雄应该是政府的事情,詹宣武此举,是“抢了政府的事做”。甚至当地政府个别干部有些“不快”的言语也传到了詹宣武的耳朵里。詹宣武被吓蒙了。他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呀?怎么会让他们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