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会党的特征(3)
辛亥革命网 2013-09-22 00:00 来源:《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4期 作者:饶怀民 查看:
(五)形成五路响应省会发难的战略格局
所谓五路响应省会发难系指岳州、衡州(今衡阳)、宝庆(今邵阳)、常德、浏阳和醴陵五路响应长沙发难。这一战略格局的形成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它是与湖南会党势力的分布密不可分的。
常德的桃源县是陈犹龙的家乡,陈加入哥老会以后,“先后与桃源会党领袖杨吉陔在武陵县河袱主盟发展接纳宋教仁、胡瑛、覃振等为富有山堂会员。”(注:马志亮:《陈犹龙传略》,《桃源文史资料》第一集第36页。)陈犹龙一生为革命奔波,客死日本。宋教仁、胡瑛、覃振在辛亥革命时期被誉为“桃源三杰”,常德的会党势力是相当雄厚的。
宝庆是谭人凤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谭原是新化县的一个乡村塾师,后知“其道迂远,未能济急”,于是“改与会党耆帅游”,他在自己的家乡开山立堂,取名卧龙山,自做山主,被称为“托塔天王”。他还在宝庆分设山堂,广收党徒,经常奔走于辰州、沅州等地,并派员去湘南的衡州、永兴、郴州、桂阳等县联络。这些地方的会党徒众,“皆乐听命。”
醴陵是马福益的家乡,马在醴陵发展了不少会众,诸如李金奇、李香阁、谭石基等人,他们都是会党的重要骨干。
浏阳是武术之乡,会党势力集中在三个地区:龚春台的活动主要是浏南地区,浏西是哥老会大头目冯乃古的地盘,浏东则是姜守旦的洪福会所在地,洪福会和洪江会虽然都是哥老会的一个分支,且彼此能协同动作,唯宗旨不同。
岳州属地华容县是潘鼎新的故乡,潘早年加入同盟会。共进会成立,他亦是组织者之一,为熟悉军事,转入大森体育会研究战术,1908年回国,在华容、湘阴、平江等地发展共进会员(注:《潘鼎新自述》,未刊稿。)。与潘相交其笃的焦甲申是岳州一带的会党首领。焦原是华容黑山盘龙结穴山冲中的一个雇农,青年时勇武有力,因聚众反抗当地豪绅,被族人擒获,在祠堂内挖去双眼,迁往南州,利用算命作为掩护,在滨湖各地开山立堂,势力颇大。
衡州是谭人凤、马福益等人经常出没的地方。衡州的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大名山之一,哥老会众每年都要去南岳朝香,几成定例,联络较易。
从自立军起事到湖南光复,上述各路会党徒众均有所动作。在自立军起事中,地处南北两省咽喉的岳州,清吏“讯出匪首多系籍录岳州,盘据煽诱,蓄谋甚远。”(注:《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奏折》《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0页。)当时,孙武在湖南任武威营队官,驻防岳州,为占领这一军事重地,自立军机关积极运动孙武加入自立军,并由吴禄贞以湖北武备学堂同学身分写信给孙武,约期举义,孙武与林备商量,决定由孙武任岳州司令。孙武“至岳,派陈显国赴浏阳,余正义赴宝庆,王正祥赴长沙,各带会票千张,扩其势力。”(注:高筹观:《孙武传》转引自《唐才常与自立军》第87页。)为促常德一路发难,派陈犹龙、唐才中进行联络,唐才中在长沙被害后,又有何来保、蔡钟浩等在常德进行过起义。在长沙,安徽人汪容从父宦游来湘,锐意联络会党发难,因经济拮据而无力起事,后被其兄汪鉴出卖而遭杀戮。
如果说自立军起事中,衡州一路还没有来得及行动的话,那么到长沙起义时,五路响应省会发难的战略格局业已完全形成。黄兴、刘揆一、马福益三人拟定,1904年10月10日清西太后七十生辰,乘全首官吏在皇殿行礼时,预埋弹药其下,以炸毙之,乘机起义,省城以武备各校学生联络新旧各军为主,洪会健儿副之,外分五路响应,以洪会健儿充队伍,军学界人充指挥。马福益派其会党成员谢寿棋、郭义庭,组合浏阳、醴陵军队,申蔺生、黄人哲,组合衡州军队,游得胜、胡有堂,组合常德军队,肖桂生、王玉坚,组合岳州军队,邓彰楚、谭菊生,组合宝庆军队,静候华会兴派遣指挥与监军,并推黄兴为主帅,刘揆一与马福益为正副总指挥。
辛亥湖南光复时,也基本上沿袭了五路响应省会发难的方式。长沙光复后,焦达峰命令黄英华、潘鼎新、焦甲申等将各方投奔来的会众改编成民军两营,持枪入华容县署,勒令知县乔联昌在自治讲习所宣布华容独立,并组织大批帆船,分两路向岳州进攻。在宝庆,则由具有长期从事联络会党经验和兼有同盟会员和会党双重身分的谢介僧、邹永成、谭二式等和驻邵新军管带张贯夫进驻新化、邵阳,成立军政府宝庆分府。焦达峰还任命活跃在浏、醴一带的湘潭籍后起洪江会目冯廉直为中路招讨使回籍招募徒众数百人攻占湘潭县城。在衡州,命南路招讨使刘崧衡滞留长沙,衡州同盟会员周果一和洪江会众立即举事,将衡州知府禄显赶跑,建立了革命政权。在常德,焦达峰根据中部同盟会原议,命令杨任为西路招讨使,余昭常为参谋总长,依靠洪江会众和西路师范学堂学生的力量,很快光复常德。
(六)纳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轨道
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南会党与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旧式会党已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是由于革命党人对会党徒众进行了发动和改造。使湖南的会党运动汇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