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孙中山、同盟会与港英政府的博弈(5)

辛亥革命网 2013-09-23 00:00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莫世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香港因其独特的环境,成为革命党人策动内地革命的海外前进基地,以及退却休整、图谋再起的后方隐蔽场所。,清末孙中山、同盟会与港英政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各省相继响应。时在海外的孙中山决定在欧美各国进行呼吁列强放弃支持清朝政府的外交活动,然后才返国领导革命。11月11日,孙中山乘船抵达英国伦敦,要求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停止向清政府提供有关粤汉、川汉铁路的600万英镑贷款,停止发行币制实业贷款1000万英镑的债券。四国银行团鉴于中国革命的形势,决定停止对清廷贷款;并且通过法国政府,阻止法财团向清政府提供600万英镑贷款。

  孙中山还委托英国友人,向英国外交大臣提出三点要求:一、停止对清廷的一切贷款;二、制止日本援助清廷;三、取消亚洲各地英属殖民当局对孙中山的放逐令,以便他可以取道回国。英国政府表示将采取“保持中立”的对华政策,不反对他在返国途中经过英属殖民地,作短暂停留。至于孙中山希望英国向中国共和政权提供贷款援助,则遭到拒绝。

  12月21日上午9时,孙中山乘坐地云夏号(Devanha)英国邮船抵达香港,受到专程从广州前来迎接的广东军政府要员以及香港同盟会和各界团体代表的热烈欢迎。当天中午,孙中山在港岛三角码头登岸,与众人步行走入附近的兰室公司,进食午餐。这是孙中山自1896年首次遭到香港政府驱逐,在1902年初秘密登岸、居留香港一周之后,相隔几乎10年之久,才得以重新踏上香港的土地。

  当时,港府在1907年第3次颁布的禁止孙中山在5年内进入香港的驱逐令尚未到期,仍属有效。不过,孙中山在返国途中,曾接到英国友人道森爵士的电报,告知“倘若他在香港等殖民地只短暂停留,英国当局不反对。这是英国人为他所能做的一切”[10]。香港政府也接到英国政府的相关指示,因而允许孙中山登岸,并派出便衣警探,沿途保护。港英政府一改昔日坚持驱逐孙中山的政策,显然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进展的结果。

  然而,这并不意味双方的博弈就此结束。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双方的博弈仍在持续进行[11]。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取道香港前往广州。香港政府竟然禁止他登岸参加香港各界团体专门为他举行的欢迎聚会。“香港政府因港人将开欢迎会,下令禁升悬欢迎旗,又禁登报,又禁派传单,又禁鸣炮,港人甚愤。”[12]同年7月4日,曾经在香港医院工作并与广州三合会联系密切的24岁青年李汉雄,鉴于“英人之暴虐与满人相同”,愤然开枪射杀新上任的港督梅含理(Sir Francis Henry May)⑨。梅含理幸未中弹,却对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香港的活动恨之入骨。1913年8月14日,即“二次革命”失败后不久,他宣布奉英国政府训令,永远不准孙中山、黄兴、陈炯明、胡汉民、岑春煊等人进入香港。这是香港政府继1896年、1902年、1907年宣布驱逐孙中山之后,第四次对孙中山下达驱逐令。10年之后,即1923年初,孙中山指挥滇桂粤联军占领广州,重建护法政权,港督司徒拔(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才破例在港督府设午宴款待孙中山,港府高官随之出席孙中山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今昔强弱尊卑各不同,孙中山及其领导的政团、政党与港英政府的博弈,其成就最终还靠自己的实力增长作支撑。

  ①译自英国殖民部档案C.O.129/300,第46、90页。

  ②译自香港《德臣西报》1902年2月1日。孙中山此次居港事,还可参见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第6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本。

  ③《两广总督周馥为孙中山现住香港致外务部电》、《清政府镇压孙中山革命活动史料选》、《历史档案》1985年第1期。冯自由有关忆述,见《革命逸史》第3集,第222页。

  ④译自《孙中山先生向英国政府申请进入港境的亲笔信》影印件,见《孙中山纪念馆展览图录》第128页,香港:孙中山纪念馆,2006。

  ⑤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编,第171-173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本,1990;《革命逸史》第3集,第259-262页。何启介入事,译据陈刘洁贞:《中英与香港(Chan Lau Kit-ching,China,Britian and Hong Kong)》,第74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0。

  ⑥法令内容译自陈刘洁贞:《中英与香港》第77页所引《香港政府宪报》条文。冯自由的《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上编第180页提及《天讨》事件,称其刊有“清帝破头”插图,是为失误。《天讨》插图标明图中人物是“汉奸”,并非清帝。

  ⑦见Yik Chi-kin(叶志坚?)发表于1908年11月30日《中国日报》的声明,英国殖民部档案C.O.129/349,第556页。

  ⑧据英国殖民部档案C.O.129/369,第230-231页;黄大汉:《兴中会各同志革命工作史略》,《辛亥革命史料选辑》上册,第55页,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⑨《香港电》,上海《申报》1912年7月7日;又见《详志港督遇险事》,同报同年7月11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