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孙中山的北上(3)

辛亥革命网 2014-03-14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戴鞍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始终不懈地英勇奋斗。90年前,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段,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召

  在这同时,孙中山又对说服段祺瑞、张作霖等接受他的主张,抱有一丝希望,认为“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但他接着又强调:“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表明孙中山虽然对段、张等人尚抱一丝希望,但他反对军阀和帝国主义统治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4 壮志未酬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经日本抵达天津,因肝病发作病倒。18日,他抱病会见段祺瑞的代表,直言斥责:“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的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 次日,孙中山指示北京国民党中央执行部派员分赴各省进行宣传,进一步推进促成国民会议运动。

  24日,段祺瑞正式公布“善后会议条例”,并宣布次年2月1日召开善后会议。针对段政府的一意孤行,中国国民党于26日发表通电,反对召开善后会议。各地民众也纷纷表示反对。

  为了民族的利益,孙中山于12月31日抱病入京,与段祺瑞等开展斗争。他在《入京宣言》中表示:“十三年前,余负推倒满洲政府,使国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责任。惟满清虽倒,而国民之自由平等早被其售与各国,故吾人今日仍处帝国主义各国殖民地之地位。因而救国之责,尤不容缓”。次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发表宣言,指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为今日中国民族求独立解放之唯一途径,乃实行本党政策之第一步,与以党建国之第一步。故必以此提出于国民会议,任何诬蔑、威胁,皆不暇顾,愿同志及国民矢诚拥护”。

  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民众,给孙中山以有力的声援。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发表的大会宣言指出:“段祺瑞的善后会议是段祺瑞要用军阀制度而借着帝国主义的帮助,以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号召“全中国的劳动群众,起来制止段氏这种恶劣的计划”。山东济南各界民众5000余人举行集会,“群情热烈,一致主张先生召集国民会议预备会议以组织国民会议,决不承认善后会议自规定国民会议之权力” 。旅居日本、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等国的华侨,也纷纷致电声援孙中山。

  段祺瑞等人,则置若罔闻。孙中山十分愤慨,当即“吩咐党员,不许加入善后会议” 。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向全党下达了抵制“善后会议”的通知;次日又批准了广东国民会议促成会反对善后会议的集会游行函请。段祺瑞等人则一意孤行,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开场。2月2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明确反对善后会议的召开。

  激烈的斗争,加重了孙中山的病情。2月10日,在北京陪侍孙中山的李仙根致函告知在广东的谷应芬:“先生之病,察视结果为肝痈(指肝癌),颇重,现在世界上尚无特效之药及治法” (《古应芬家藏未刊函电文稿辑释》,广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13页)。当时有一种用镭疗医治癌症的方法,但疗效甚微,只有约千分之一的希望。自2月份开始,孙中山“分日用镭疗治”。当时的治疗经验,用镭疗医治肝癌,“过了五十点钟还没有效果,那就是完全绝望了”。到2月15、16日,孙中山“用镭疗治已经有了四十四、五点钟了,对于病症除稍为减少痛苦而外,根本上没有一点功效”。

  精通医术的孙中山,深知自己已走到生命的尽头,临终前他分别口授《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在《国事遗嘱》中,他特别嘱咐:“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在《家事遗嘱》中,孙中山对多年来陪伴他在革命的征途上患难与共、出生入死的妻子宋庆龄予以深情的关怀:“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同时要求子女自立自爱,“以继余志”。《致苏俄遗书》则表示:“我遗下的是国民党。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和繁荣富强,始终不懈地奋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惦记的依旧是未竟的包括召开国民会议在内的救国大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