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浏醴起义及其历史意义(2)
辛亥革命网 2014-04-16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陆承裕 彭增信 查看:
麻石附近民性强悍,多习武术,每年秋收前后十天半月必打醮酬神唱草台戏,萍浏醴三县数十里内群众潮涌赶会,哥老会人员每年亦必利用此时来麻石机关集会。当年十月初又届庙会期,来者日逾万人,谣言四起,顿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官方大为惊恐,于是令巡防营调选精练勇弁并配地方团勇百余人,于八月十九日(十月六日)晚,突然夜袭麻石。当晚,洪江会第三路码头官李金奇,在群众仓惶逃散时,他潜往白兔潭下街刘明合饭店,藏在其妻邹氏-----荷姑娘处,不幸被金奇族人、白兔潭团防局长李树玄发现,密报巡防营围捕。金奇自揣难以幸免,乃破窗跳水。时河中舟楫甚众,金奇夺船橹溯至刘家码头,被清兵射击不敢出水淹毙。清兵将金奇尸首捞起,放置白兔潭上街尾庙前,割首送县报功。
李金奇殉难后,更加激起了会党群众的义愤,清军也进而加紧防范与搜捕。九月初四日(十月二十一日),李金奇的助手张折卿拟乘火车赴安源与肖克昌联系,为李金奇报仇,不幸在醴陵车站被捕。张折卿曾随李金奇在萍乡、安源一带活动,与安源矿工有深厚感情,深得矿工爱戴。张被捕消息传到安源,矿工集议谋劫醴陵监狱,救出张折卿。、醴陵知县汪文溥一面急电萍乡知县张之锐及安源矿务局共同制止矿工行动,一面急电湖南巡抚将张折卿即行处死,以绝矿工来醴陵劫狱之念。九月初九日(十月二十六日)上栗市洪江会头目许学生聚集会党千余人,在栗江书院设醮为李金奇超度,疏于警惕,遭官兵袭击,许学生被捕解送萍乡县城杀害。
四、麻石起义前后
麻石事件之后,萍浏醴三县知事加紧对会党活动的防范,严令所属各区团防局跨县联防,配合驻境的清军巡防营严密缉捕会党头目。醴陵知事汪文溥谕令各地豪绅富室办团练、保甲,清查户口,责成各族各家具结交出会党党徒,还规定要犯自首者免死,胁从者交出会票自新,并设自新桶于渌江桥,藉以瓦解会党。
李金奇殉难对醴陵东路洪江会是一个重大打击,所属大小头目和党徒,异常愤慨,纷纷要求暗杀富豪、保甲长、团练,为李金奇报仇,大有剑拔弩张,跃跃欲动之势。龚春台急令瞿光炆(人称他为老师傅,以皮影戏为业,继李金奇为东路码头官)以时机未至,不宜过早妄动。
先是蔡绍南偕魏宗铨拟去日本向同盟会东京本部汇报起义准备事宜,请示起义日期。行至上海,遽闻麻石之变,乃立即赶回。十月十八日(十二月三日)晚,龚春台、蔡绍南在麻石附近的高家台召开会党各路首领紧急会议,商讨起义日期与进军方略。与会者对起义时间问题意见分歧,争论不休。龚春台、蔡绍南、魏宗铨、胡友堂、邓坤生认为军械不足,力主稍缓,以待外援。但各路码头官则力主乘清军尚未准备之时,急速发动。饶有寿、龙人杰、沈益古、廖叔保等(原武教师会的人)认为洪江会有十余万人,加上各地友党又可得十余万人,可以一决胜负,坚持不再拖延,争论到天明未决。激进分子廖叔保便独自跑至麻石,召集二、三千人,高举“汉”字白旗,宣布起义。至此,龚春台、蔡绍南等再无回旋余地,只得回麻石以总机关名义檄知各路义军宣布起义,并派人分赴浏阳东乡约洪福会首领姜守旦、普迹的哥老会头目冯乃古同时宣布起义。至此,酝酿已久的萍浏醴起义,终于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九日(一九0六年十二月四日)在麻石全面发动了。
起义军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公推龚春台为都督,蔡绍南为左卫都统领兼文案司,魏宗铨为右卫都统领兼钱库都粮司,廖叔保为前营统带,沈益古为后营统带。其军制六百人为一营,三千人为一军。军旗上缀有圆形白地黑字,分别为: “革命先锋”、“后军汉勇”、“革命左军汉勇”、“革命右军汉勇”等数种。各军均有“随兵”,旗号“汉军”或挟“洪命”(见《醴陵平匪日记》)。还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檄告天下,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四年”为年号。檄文(出自蔡绍南手笔,全文从略)明确提出:1、中华民国政府是共和国体,破千年之专制政体,建自由平等之社会制度。2、主张平均地权,研究新宪法,只为同胞谋幸福。3、保护外国人之生命财产不受侵犯,保护教堂和教民。檄文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而洪福会姜守旦发布的《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的檄文则提出:“子子孙孙世袭中华大皇帝之权利,勿扭于立宪专制,共和之成就。”由此可见,事起仓卒,各行其是,连檄文也没有一致。
麻石隶属醴陵,地处萍浏醴交界的三角地带,清军在此地驻有巡防营的哨队。起义军十月十八日宣布起义后,立即进占了浏阳的高家头、萍乡的高家台、十九日占领了浏阳南乡重镇金刚头,旋调各路大军于二十日浩浩荡荡直扑上栗市,将驻防的清军巡防营二哨歼灭,其生逃者仅四人。此时,起义军总部按预定战略,集中主力与洪福会姜守旦军会合,先攻取浏阳再与长沙新军配合攻占省城、直取武汉;并檄令醴陵西、北两路军围攻醴陵城,要肖克昌率安源会党攻占萍乡县城后会合宜春一带会党直取南昌。龚春台令醴陵东路军瞿光炆为前军总统,率所部三千余众进攻浏阳牛石岭,战斗失利,瞿光炆被捕,慷慨就义于牛石岭,时年仅二十八岁。
五、醴陵西,北两路军的覆灭
西路军总统李香阁以神福港为中心,有随兵千余人。左军统领殷子奇、右军统领廖玉山,各有三千人。水军统领刘泽春,自长沙、湘潭、株洲、醴陵、萍乡一带水路的会党均属之。北路军以官庄为中心,码头官谭石基任北路军总统,又称后军总统,有众数千人。还有沩山瓷业工人和邓家渡的会党各有数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