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浏醴起义及其历史意义(3)

辛亥革命网 2014-04-16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陆承裕 彭增信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为纪念萍浏醴起义八十周年,我们访问了一些知情老人,收集了一些口碑史料。由此我们认定,这次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龚春台一面进攻上栗市,一面檄令李香阁,谭石基等西北两路军合攻醴陵城。李香阁原希望能得到肖克昌派千余人来醴支援。肖克昌以时机不成熟未肯行动。反因袁南亭被捕,而泄露了机密,引起萍乡县,安源矿务局及醴陵加强了戒备,并四出侦缉,严密监视各地会党的活动。同时北路军谭石基亦因起义的准备工作未完备,要推迟行动。迄至龚春台率主力进攻浏阳时,又一再催促醴陵西、北两路军迅速行动,李香阁乃先选择二、三十个有武艺的木篾工和小商贩,化装暗藏武器混入城内,作为攻城时的内应。十月二十一日(十二月六日)傍晚,将所部左、右两军数千人在易家洲集结后,涉过渌江,浩浩荡荡向醴陵北郊的石子岭作攻城准备。起义军全是刀矛、鸟铳及少数松树炮,对清军洋枪洋炮心存恐惧。这时敌人早有戒备,巡防营长赵春庭(外号赵麻子)着人用油在城郊燃起大火,照得如同白昼。他自己骑着战马来回巡视。起义军行至离城不远的石子岭处,香阁令队伍停下来静听县城方向动静。良久,“跑风”回报不见友军。预伏在城内的内应也无讯息。此时,香阁甚感焦急。加上敌军朝石子岭方向放了几炮,香阁见军机已泄,孤军难以取胜,便把队伍撤回易家洲。途中香阁风闻家住新阳乡杉窝的当时清廷大官吏杨蔡禄,有随从荷枪护卫。香阁认为要想取胜,非搞到真枪实弹不可。于是,立即着人去挟借。奈去的人把枪弄到手却不会使用。杨蔡禄叫随从当场教练,并实弹射了两发。两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传到了易家洲起义军耳鼓里,大家误以为清军已至,急忙请示香阁怎么办?香阁沉思良久道,事已至此,各奔前程!。此时,如惊弓之鸟的起义军,四处逃散。次日清兵驰往神福港、瓦子坪等地搜捕会党,枪杀无辜,抓捕会党二百余人,被杀害者近百人,判刑坐牢及勒令自新者不计其数,搞得神福港一带鸡犬不宁。

  西路起义军既已失败,北路军还正在制旗帜、号衣、大刀。这些情况为清军所掌握,派巡防营驰官庄擒杀了北路分统王开兵等。谭石基率部分残余逃往浏阳投龚春台去了。至是醴陵东、西、北三路起义军全部瓦解。清官吏进行全面搜捕,大部分会党组织被破坏,骨干头目只有极个别逃走未被杀害,其余几无幸免,加上被株连者数以千计,在攻浏阳战役中死者更无法计算。

  六、同盟会东京本部对萍浏醴起义的支援

  萍浏醴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黄兴与孙中山先生在东京闻讯后,就选派醴陵籍的同盟会会员宁调元(号太一)、杨卓林(亦称卓霖)、李发群(幼年名发根)等先行回国筹运军械接济。宁调元回湘经岳阳时被捕,囚禁长沙。杨卓林、李发群抵上海后,萍浏醴起义已经宣告失败。杨卓林、李发群、廖德藩谋炸两江总督端方,为奸人出卖,杨卓林被端方杀害于南京。李发群、廖德藩囚于南京监狱中(李发群于一九一一年八月始获释,一九一三年随黄兴在南京讨袁战役中为张勋所执,被杀害于南京)。

  七、萍浏醴起义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影响

  萍浏醴起义运动虽然是以会党为主力军,但毕竟是由于接受了同盟会的革命思想和政纲,并有同盟会会员刘道—、蔡绍南、魏宗铨等人帮助改造了会党,策划起义行动纲领和方略,所以起义发动之初,就能声势浩大,檄文义正词严。起义军抑富扶贫,军纪严明,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因此,不但使清王朝惶恐万状,同时也震惊世界。英美帝国主义也想插手,妄图调遣军舰帮助清政府进行镇压,这更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清王朝和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恨,鼓舞了革命斗志。萍浏醴起义虽然只三个月就失败了,但继之而起的又有一九O七年丁未潮州、惠州、安庆、钦廉及镇南关、黄花岗多次起义,宜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

  萍浏醴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敌强我弱,缺乏枪械,会党与新军未能联络配合行动,指挥不统一等等都是。在醴陵东西北三路军的失败除以上原因外,还在于会党只凭江湖义气,一些大小头目为马福益报仇的偏激思想和盲目行动,破坏了总的起义方略,更由于缺乏革命的警惕性,麻石被袭李金奇之死,板杉、沩山、邓家渡、官庄等处都是被清军袭击,未经战斗,即遭覆灭,最后被清廷残杀,几无幸免者,至今乡人为之痛惜!

  (本文曾发表于《株洲文史》纪念北伐战争六十周年第九辑 1986年10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