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与辛亥革命(3)
辛亥革命网 2012-02-28 00:00 来源:民革重庆市委会 作者:胡继明 查看:
(二)组建同盟会重庆支部,广泛开展革命活动。
公强会的组建以及一系列的革命宣传活动,推动了重庆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为同盟会重庆支部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905年7月14日,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举行之前,由孙中山亲自主盟,重庆公强会会员童宪章、陈崇功等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这年底,他们遵照孙中山的指示,携带同盟会章程、公约、誓词等回到重庆,发展会员,建立组织。公强会推举杨庶堪、朱之洪等重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首应盟约,改组公强会为同盟会重庆支部。由于1907年同盟会四川分会组织的成都起义泄密失败,同盟会在成都再难以开展活动,重庆同盟会支部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推进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
重庆同盟会支部的大多数会员多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多在学堂任教。重庆同盟会支部成立以后,首先从学堂入手,以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和组织发展工作,逐渐控制了重庆教育界,使之成为领导和宣传革命的阵地,培养出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1906年,川籍同盟会员雷铁崖等人在日本创办《鹃声》杂志,重庆的李肇甫等是该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鹃声》杂志用通俗的白话文揭露中华民族深重的民族危机和满清政府的卖国罪行,宣传爱国必须首先要进行革命等思想,“主张排满最激烈”[10]。《鹃声》遭到清政府查禁后,1907年下半年,留日学生以《鹃声》为基础,由吴玉章主持,创办《四川》杂志。《四川》杂志以四川人民的代言人为己任,以四川的历史与现实为依据,激励四川人民的革命精神,在四川境内秘密发行。《四川》杂志鲜明的反帝反清思想,通俗流畅的文字,受到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
1907年,重庆同盟会支部负责人杨庶堪到叙永的永宁中学任教,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发展了张颐、杨伯谦、王野若、罗税伯、刘经文、黄述等大批同盟会会员,同时广交朋友,进行革命活动,使叙永成为了川南的革命基地,为四川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1907年11月和1908年3月两次四川同盟会起义失败后,杨庶堪等重庆同盟会会员没有在重庆盲目发动起义,这是一个明智的策略,保存了重庆同盟会的实力。
1909年志1910年间,杨庶堪等重庆同盟会会员陆续聚集重庆,进一步掌握了重庆的教育机关,使之成为了组织和发动起义的基地。杨庶堪任重庆府中学堂监督,张培爵任学监,梅际郇任夔府中学堂监督,负责下川东的同盟会会员工作,等等,同盟会支部完全控制了重庆教育界。
重庆同盟会支部在留日学生的基础上,联合重庆的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发展了大量会员,广泛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为辛亥革命时期川东地区的保路运动、武装起义和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领导重庆保路运动,开展武装斗争。
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后,重庆立即响应,1911年6月28日成立重庆保路同志协会,随即,在同盟会重庆支部的推动下,荣昌、大足、铜梁、江津、长寿等县的保路同志协会纷纷成立,出现了“同志会日张大,演说者集万众,哗动一时”[11]的局面。同盟会重庆支部掌握了重庆保路运动的领导权,决定以保路为手段进行排满革命。1911年9月7日“成都血案”发生后,保路运动转变为由同盟会领导的保路同志军起义,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杨庶堪、张培爵立即通知川东各州县革命党人齐集重庆,密谋起义。重庆支部还通过会员加入防军以及平时与袍哥的关系,控制了部分防军、商团、民团,将川东道卫队的枪械收藏,并组织同盟会员敢死队和袍哥起义队伍。为分散清军力量,保证重庆革命成功,同盟会重庆支部又派人去川东、川南各地发动各州县起义。与此同时,重庆同盟会支部内部也为起义作了认真准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独立,革命形势大好,重庆革命条件更趋成熟。
(四)促成建立蜀军政府,宣布重庆独立。
1911年11月5日,驻守成都龙泉驿的230名新军,在军官、同盟会员夏之时的策动下宣布起义。夏被推举为总司令,率军东下,直趋重庆。夏之时军的到来,加强了重庆革命党人的信心。他们派朱之洪等前往迎接夏之时军,并在已经倒向革命的水警巡防军的协助下,让夏之时军控制浮图关,扼住了重庆的西大门。11月22日上午8时,同盟会重庆支部负责人杨庶堪、张培爵等出动同盟会支部控制的各种武装力量,遍布城区,防止暴乱。同时召集全城官、绅、商、学各界代表300余人在朝天观开会,宣布“重庆独立”,川东道员朱有基弃印逃走,重庆知府钮传善、巴县知县段崇嘉被迫到会,缴印投降,之后二人被剪去发辫,游街示众。全城民众挂出“汉”字白旗,欢呼重庆光复。下午5时,夏之时军入城,高举“中华民国”、“复汉灭满”大旗,驻扎行台衙门。当天重庆革命党人通电全国,宣布重庆独立。11月23日,重庆蜀军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清朝政府在重庆统治的覆灭。由张培爵、夏之时分任正副都督,杨庶堪、朱之洪等重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任顾问的重庆蜀军政府,是一个同盟会员占绝对优势,力图贯彻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革命政府,是领有川东、川南57州县的全省性的革命政权。当重庆宣布独立时,成都还在赵尔丰控制之下,直到11月27日才宣布独立,建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尹昌衡出而平乱,重组四川军政府,尹昌衡任军政府都督。于此,四川出现了两个军政府对峙的局面。后经双方协商,决定两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重庆则建镇抚府。1912年3月11日,尹昌衡、张培爵分任四川都督府正、副都督,罗纶任四川军事参议院议长,夏之时任重庆镇抚府总长。至此,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四川统一。4月1日,重庆镇抚府成立,重庆蜀军政府撤销,重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