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牺牲敢惜身——简论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4)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曼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海峡两岸,在全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华儿女都会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纪念“武昌枪响皇冠落”
大力弘扬孙中山思想
中山先生“一生奋战求共和”,他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是他的光辉思想和不朽精神。辛亥革命之后,他就任临时大总统,勇开先河地喊出“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将革命目标达成后,他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决然抛却了“官本位”的陈腐观念,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全心全意建设国家,实现国富民强;同时全力以赴,完成国家的统一。这就是中山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站立在制高点上的时代呼声,也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民意。那时正处于日本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台湾人民,闻听到“武昌枪响皇冠落”的讯息后,奔赴相告辛亥革命胜利的喜讯,在台湾岛内多次发起“驱逐日寇,收复台湾”的抗日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真诚的爱国主义者,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山先生在几代中国人中均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也赢得了五大洲华侨华人的无比尊敬。近100年来,他在国内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芸芸众生的心目中,“一览众山小”,毫无争议地被视为二十世纪中国首屈一指的伟人。人们就此评说,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究其根源而言,完全因为他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情操所致。
辛亥革命到今天,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在民族、民权和民主这三大方面的进展,世界有目共睹,尤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业绩,更是令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但迄今为止,中山先生毕生为之奋斗的两大历史使命——复兴中华,统一中国尚未完全达成。在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今天,倾力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地尽快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依然是两岸同胞与海外侨胞今天所面临的严肃重任。有识之士指出,当前应利用两岸关系和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挥国共两党沟通平台的作用,以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共同“复兴中华,统一中国”为主题,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在当前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时,充分把握好这一良机,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达到增进两岸历史共识,促进两岸互信,体现两岸和解的目的,进而大力推动“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进程。
在中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推进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信仰,是民族凝聚的伟大旗帜。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千千万万个爱国者,无一不坚持和追求祖国的统一与强盛。在当今的新形势下,在两岸同胞的不懈努力下,实现了两岸“三通”直航,实现了两岸全方位大交流的良性互动,这就为完成中山先生“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遗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纪念辛亥革命与发展两岸关系密切相连,两岸同胞理应在今后进一步携起手来,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积累互信,共创双赢。目前,在“统一中国”这个目标暂时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同属一个中华民族的两岸同胞,应该首先抓住机遇,万众一心地“复兴中华”,使两岸经济联手,狠抓民生大进步,让两岸民众过上更加富裕和安康的生活。在两岸的经济合作进入完全常态化、制度化的和平发展阶段之后,双方的互信夯实了,彼此的亲情更厚实了,到瓜熟蒂落之际,双方在笑逐颜开的氛围下,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磋商政治层面上错综复杂、深邃敏感的问题,甚至洽谈统一这样的终极问题。这样做是理智的,是每一位爱国的政治家必须遵循的步骤和格局。胡锦涛总书记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祖国统一是中山先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一大核心,他念兹在兹的中华民族“有统一之形,无分割之势”,中国“当成为统一独立与兴盛之国家”,都是他一生为之不停顿奋战的目标。当然,这也是今天的两岸所有人士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台湾90多岁的老将军许历农说:“台湾与中国大陆相隔一衣带水,近在咫尺,搬不动,移不开。理性明智的抉择,唯有选择两岸‘互利双赢’的统一方案,国家之福,全民之福”。作为政治领袖人物,自应风物长宜放眼量,襟怀广阔纳百川,他们不但要把握民意,更要以大智大勇引导民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不断做出令民众心悦诚服的正确抉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见第七届两岸文化论坛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就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条意见,一是要继续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二是要继续维护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的良性互动,三是要继续稳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四是继续保障台湾基层民众共享两岸交流合作成果。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巩固政治基础工业,坚持正确方向,推进协商谈判,扩大交流合作,为两岸关系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吴伯雄表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双方共同巩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经贸合作是两岸手携手,文化交流是两岸心连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走在历史正确的道路上,不应该受到阻碍,更不能倒退。我们要珍惜已有的成就,克服存在的困难,继续奋勇前行。
辛亥革命是两岸人民共同庄重纪念的伟大节日,孙中山思想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无价财富。今天我们总结、学习、探讨和践行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要面对现实情势,一方面要明确方向目标。中山爱国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为重大的三要素既是本文论述的革命、统一与建设。今天可以化作八个大字“复兴中华、统一中国”,作为两岸同胞最重要的基本共识,更作为“同志仍需努力”的最正确方向。两岸通过共同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国家与民族认同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寻求共识,以促使两岸关系能够又好又快地大发展。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这是辛亥革命时期最为杰出的女英烈秋瑾于1905年所作的诗句。为了救国救民,秋瑾“关山万里作雄行”,“夜夜龙泉壁上鸣”。在今天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凭吊秋瑾烈士,祭奠为辛亥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千百位烈士,领悟并实践中山先生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祖国一定要统一,中华民族一定要复兴,这统一与复兴的文化纽带与精神力量就是孙中山。著名美国史学家Harold Schiffrin通过对于中山先生生平业绩长期的翔实研究后表明:“孙中山是海峡两岸人民都尊敬的唯一近代英雄人物。一旦两岸重新和平统一,将证明他们对孙中山的共同怀念是有益的跨越障碍的心理沟通”。我们今天弘扬中山先生爱国主义思想,就要继承他的遗志,以“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气和勇气,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体念时艰,励精图治,慎终追远,无远弗届,为完成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这两大历史重任而忘我奋斗!
作者为欧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