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义和团进入北京
辛亥革命网 2011-06-03 00:00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作者:鲜于浩 鲜华章 查看:
义和团进入北京,是义和团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探讨义和团怎样进入北京,为什么能够进入北京,有助于对义和团运动作出全面的、正确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一些论著持这种看法:进入北京以前,直隶地区义和团已经声势浩大,清政府处于“剿抚两难”的困境;在芦保铁路沿线粉碎了清军的剿灭计划以后,直隶地区义和团主力实现了向北京的胜利进军。事情果真是这样吗?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在上述观点看来,似乎义和团既有了进军北京的政治意图,也有了进军北京的军事力量。考察义和团进入北京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直隶义和团既没有进军北京的政治意图,更没有进军北京的军事力量。
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这主要是列强对于中国在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社会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其直接导火线是外国传教士和华籍教民持教欺压农民群众。继山东义和团之后,直隶地区的义和团兴起了。他们的政治意图非常清楚,就是“扶清灭洋”,“其宗旨以灭洋仇教为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以下简称《义和团》)(一),271页。)这表明了义和团众心目中的敌人乃是教士和教民,并不是清朝封建政权。正因为如此,义和团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的观念,反而把抵御外侮的希望寄托于腐朽、卖国的清朝封建政权。对于清政府的地方官史,义和团也没有象历史上农民起义那样,必杀之而后快。一九○○年四月二十九日(阴历,下同),上万义和团众拥进了涿州,“各城门均让义和团匪把守,稽查出入,惟不驱逐官长”。(《义和团》(一),117—118页。)这说明他们不仅没有考虑过建立政权,甚至也没有杀伤涿州的清朝地方官吏。我们不可能设想,连清廷地方官吏也未曾加以处罚,没有政权观念的义和团众会有攻打北京的意图。但是义和团确实靠近了北京城,是什么原因引起他们向北京靠近的呢?并不是他们要去推翻北京的封建政权,而是去摧毁北京附近的芦保铁路及与铁路有关的洋务设施。正是在芦保铁路沿线,义和团焚毁了高碑店、涿州、长辛店、芦沟桥等处的火车站,扒了铁轨,砍了电杆电线,杀逐了一批外国传教士和华籍教民。不可否认,北京城内当然也有吸引义和团的目标,那就是聚集在北京城内的洋人使馆、教堂和教士、教民。清政府一贯采取保护洋人、教民和教堂的措施,在它没有下决心利用义和团之前,义和团要进入北京必然首先要和清军进行战斗。但是,用武力打进北京城并不是义和团力所能及的。
义和团在组织上的重要特点是分散、小股。“每传拳法一处,必须招集二十五人,是谓一团。每团立一团首,一团之人聚散,皆从其令”,(《义和团》(一),238页。)“初各坛之匪,漫无统属,各为一队。”(《义和团》(一),271—272页。)这种组织分散、小股的情况正好反映了农民群众以自然居住区域为主,按村按庄活动的特点,亦基本适应教堂分散,教士、教民不多的情况。攻打教堂时,团众也有过数村的联合行动,但那也是临时通知,临时聚集,事毕仍各回居住地。各地义和团之间不存在统属关系。如果说朱红灯曾经是山东地区几个县的义和团首领的话,那么后来进入北京的义和团在其进入北京前后,连这样可以号召几个县的首领也没有。义和团的保护神众多,其“降体之神,多半小说所云樊梨花、刘金定之类。男子降神更属不伦,有曰李太白者、孙行者、猪八戒者、杨香武者,并有曰祁隽藻者。”(《义和团》(一),238页。)义和团组织上不统一的情况,正是他们宗教崇拜极不统一的反映。正由于此,义和团始终没有组成一支军队,也就更谈不上有如何强大的战斗力了。
毫无疑问,京畿地区向来是清军重兵驻扎之地。据外国人的估计,“一九○○年五月末,直隶的士卒总数差不多是十二万五千到十三万人之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直隶的正规军队的人数为十一万,而大清帝国能集中到北京前线的约为十四万人。”(〔美〕拉尔夫·尔·威尔著,陈泽宪、陈霞飞译《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94—95页。)这十多万清军包括董福祥武卫后军二十营,荣禄的武军中军三十营,聂士成武卫前军二十营,宋庆武卫左军二十五营,以及火器、健锐、虎神营、神机营、直隶练军,等等。在京城附近与义和团交过手的,则只有聂士成军一部分及提督梅东益、道员张莲芬率领的一部分直隶练军。由于清军在中日战争和戊戌政变后武器装备有所改进,数量又超过各地分散的义和团众,因此,从军事上讲,不能不说清军占有优势。进入北京以前,直隶地区的义和团与清军有过小规模的军事接触,但往往是清军主动出击,义和团被逐散、镇压。清军副将杨福同被义和团击毙一事,常被引用说明义和团军事实力的强大。可是就在这次战斗中,杨福同部被消灭“仅仅七十余人,合计一哨半耳”。(《义和团》(一),113页。)这不足以证明义和团军事实力如何强大,更不能表明义和团已经具有攻取北京的军事力量。数万义和团众聚集涿州以后,刚毅、赵舒翘等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使团众自行解散。涿州义和团聚而复散的情况亦表明了,义和团没有攻取北京的政治意图和军事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