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凡与周南女学——《朱剑凡及其教育思想》(2)

辛亥革命网 2011-06-08 00:00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周秋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朱剑凡是湖南现代著名革命教育家,他手创周南女学,将之发展成为湖南私立教育的翘楚,并为社会和革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他的教育思想颇

  周南,应当说是20世纪初年在清末新政运动中重新起步的湖南近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

  20世纪初年重新起步的湖南近代教育可以说是异彩纷呈、类型各别而又形式多样:既有官立、公立、私立与外国教会办理等多种形式,也有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女子教育、留学教育、幼儿教育与社会教育等各种类型。但在这些类型各别与形式多样的教育中,最为兴旺发达的其实是私立教育。而最为兴旺发达的私立教育中,真正可圈可点、绩效突出的又是私立的中学教育〔明德为其突出代表〕,而私立的中学教育中最有特色和最引人注目的则又是中学女子教育。周南,有幸集私立、中学、女子这三者的教育于一体,无论如何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湖南近代私立教育的兴起首先要归功于20世纪初年一批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志存高远、投身教育、艰苦创业的青年学子。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胡元倓、周震鳞、陈润霖、杨昌济以及朱剑凡等人。这些人居于民族危亡的乱离之世,心中所念念不忘的是如何救亡图存、报效祖国。他们都共同选择了“教育救国”的方式,希冀通过兴办教育、培养人材的途径来达到强国保种、救亡图存的目的。虽然这些人“救育救国”的理念相同,但在教育的具体目标和面向上则各有所侧重。例如胡元倓创办的是明德普通中学,陈润霖创办的是楚怡工业学校,周震麟和杨昌济主要追求的是个人卓越的教学实绩,而朱剑凡则走的是一条惊世骇俗、被时人视为畏途的兴办女学之路。

  其实湖南之有女学并非始自朱剑凡。早在朱剑凡创办女学的前两年,即1903年赵尔巽抚湘推行新政时,就曾经有龙绂瑞与俞蕃同在长沙千寿寺巷开办的民立湖南第一女学堂;又有长沙县黄姓家族在本县的影珠山下开办的影珠女学;还有1904年曾广镛在长沙创立的淑慎女学。但是真正能够顶住压力和风险,迎难而上,承前启后,将湖南的女学延续发展,并推上极致的,却是朱剑凡的功绩与贡献。如前所述,湖南虽然在思想开明的赵尔巽抚湘时兴办了一批女学,然好景不长。赵尔巽抚湘只有一年,赵调任他省之后,湖南的守旧势力便对女学展开攻击,并上奏朝廷予以取缔,终致清廷降旨,着新任湘抚陆元鼎将新设女学“即行停办”。于是民立湖南第一女学堂与淑慎女学堂被迫关闭,影珠女学则更名为黄氏家塾。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朱剑凡却毅然于1905年5月在省城开办了一所新的女子学堂。为避遭清廷查封,他将女学命名为周氏家塾,但实际开办的却是师范班,并附设有小学部与幼儿园,以新学授课。可见这完全是不避斧钺、甘冒锋镝之举,是的确需要有勇气的!他这样坚持了两年之久,直到1907年学部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学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之后,他所担负的压力和风险才得以消除。于是周氏家塾于1908年乃更名为周南女学,从此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途程。

  办学不只是需要勇气,更需要有一种毅力。即贵在持之以恒,不致半途中辍。朱剑凡无疑是具有这种毅力的强者。他在数十年的办学生涯中,对办好周南可谓之孜孜以求、坚轫不拔、百折不挠。私人办学充满着各种困难。欲维持学校的运转和发展,首要的是必须拥有充足的办学经费。在筹措办学经费上,朱剑凡不啻想方设法、四出奔走,有时几乎是沿门托钵。为表率社会以为之倡,他特捐献出长沙泰安里自家私宅440方丈的花园以为周南的永久校舍,并将宁乡老家的田产房屋全部变卖,在长沙购买了628方丈的土地作为周南扩充校舍的地皮,他还说服夫人魏湘若〔魏光焘之女〕拿出积蓄和陪嫁的金银首饰以充周南的办学经费。综计他先后为周南捐献的房产、田地与金银首饰等共值银洋11.17万元。他的这种“毁家兴学”的义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也带动了社会其他人对周南的捐助,使得周南在办学经费不足的困境下能够一次又一次地渡过难关。其次,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名校必赖名师,朱剑凡深谙此理。他在担任周南校长期间,聘请了大批的著名教师到周南任教。如徐特立、张唯一、周以栗、陈章甫、吴芳吉、李肖聃、周世钊、唐梅村等。对优秀教师他不惜重金聘请,礼遇有加。据载一次他从浙江聘了一位著名的英文教师叫谢仁仲。一个学期后,这位教师请辞他往。朱剑凡为挽留之竟苦苦相求,甚至不惜下跪,终致将其感动而答应留下来。朱剑凡还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据载一位叫袁顺生的校工因擅长书写,办事谨慎,朱乃将其提拔为职员。一位叫李淑仪的原本是一尼姑,因工于刺绣,朱剑凡便动员她还俗,并聘其为劳作教员。由于如此重视名师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得周南在当时的办学声誉和办学质量俱佳,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引人注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