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4)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历史教学 作者:戴逸 查看:
俄国在联合法、德干涉还辽成功之后,野心更加膨胀。它促成了俄法对中国的四厘借款,建立道胜银行,又诱胁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侵占旅顺,夺取建筑中东铁路的特权,把中国的东北视为自己的禁脔。军事力量也迅速增强。俄国远东军区的陆军从1894年的20个步兵营,若干炮兵连增加到1903年的108个步兵营。其远东舰队从4万吨增至10万吨。旅顺口和海参崴军港得到增强。日俄战争前夕,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通车,俄国已能把军队和给养从欧洲调到远东地区。但是刚刚修通的单轨长程铁路,设备未全、维护很差,还难以发挥迅速运输的功能。
日本与俄国不遗余力地扩军备战,力求争霸。1904年,日俄战争终于爆发。这次战争动员兵力之众多,战斗之激烈,远远超过甲午战争。两个帝国主义强盗作战,战场却在中国的领土上,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这也是弱肉强食世界上的怪现象。结果,俄国战败,势力退到北满,日本取代了俄国在南满的地位。日本以新兴小国,10年之内,连续打败中国和俄国两个庞然大国,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进一步整军经武,企图独占中国,称霸世界。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第一个挣脱殖民主义枷锁,取得独立自主的国家,以后却成为远东最主要的战争策源地,最凶恶的侵略者,这是值得引以为训的。日本的社会结构、历史传统、民族性格、政府决策以及全体人民的努力,使它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迅速而顺利前进。但日本统治者选择了军国主义道路,穷兵黩武,对外扩张,以邻为壑,对中国和朝鲜进行敲骨吸髓的榨取,以弥补其贫乏的资源和虚弱的国力。它似乎胜利了、成功了,但武力征服,多行不义,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歧途,种下了失败的根由。直到1931年日本侵吞中国东北,1937年全面发动侵华战争,1941年,突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欲望无限膨胀,暴虐行动日益疯狂,不仅使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悲惨的遭遇。
此非中国与世界之福,亦非日本之福。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败,经济崩溃,民穷财尽,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战犯被送上了审判台,日本人民也深受战祸,生活在水深之热之中。
日本民族是坚强而有志气的民族,败面不馁。虽然日本在少数统治者的误导下曾走入歧途,但仍能在战争的废墟上努力重建家园,治疗战争的创伤,迈步前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两大阵营对抗,日本在缝隙抓住机遇,埋头建设,自立自强,终于出现经济腾飞的奇迹,经过长期努力,成为全世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日本民族在失败以迅速复兴的奋斗精神固然可贵,同时,我们又殷切希望它胜而不骄,记取从甲午战争以来的多次教训,湔雪前非,根绝军国主义,以和平立国,以友谊待人,珍惜自己的成果,与远东和世界人民永远友好相处。
中国受害一百多年,历尽坎坷,备遭凌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1949年方能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40多年来的建设成就光辉灿烂,世所瞩目。国家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提高。但今天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设第一流的强大国家,还需要长时期的不懈努力。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是:弱者必定挨打,失败者只能任人宰割,只有国家独立富强,才能保证人民的权利和幸福。甲午战争以来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梦寐以求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复兴,这一伟大的遗愿要由我们去奋斗实现。当前,经济建设正在蓬勃发展,必须抓住时机,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根除腐败,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且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防止侵略战争的发生,为世界和平作更大的贡献,以酬慰历次战争中为国牺牲的英灵,这是我们回顾和反思中日甲午战争所得出的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