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3)

辛亥革命网 2011-06-13 00:00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 作者:茅家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城市近代化轨迹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社会的异质同存也是近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各种不同的质,在近代化的长期进程中逐步融合,

  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活发生新的变化。据1914年统计,江苏南通、海安、扬州、六合一线以南及整个江南地区,民营发电厂(电灯厂)总数达到104家(见《江苏市政府公报》第1816期,转引自南京图书馆特藏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史课题组编《江苏省工业调查统计资料》,(1927—1937),第344—355页。)。

  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普遍出现了新式工具。1933年9月,南京长江轮渡建成1934年钱塘江大桥开工;1909年沪杭铁路通车,1936年苏嘉(兴)铁路通车,1936年江南铁路南京至芜湖线通车,并与沪宁线接轨。到1936年完成公路路面并通汽车的路线有:南京至杭州,苏州至嘉兴,上海至杭州,南京至芜湖,镇江至句容,镇江至金坛,无锡至江阴,无锡至宜兴等等。长途电话亦有发展,以南京为起点,南京、句容、丹阳、武进、宜兴、金坛、溧阳、丹徒、常熟、苏州、江阴等城市建成联络线。

  由于经济和交通的发展,近代市场体系及信息网络在长江下游地区逐步形成。这个市场体系是以上海为中心逐步向内地辐射的。在长江下游以若干中等城市为中心又逐步形成第二级城市体系。这些中等城市包括无锡、常州、南京、芜湖、南通、宁波等。第二级市场体系下还形成第三级市场体系。这种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商品贸易有不同的市场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体系也会发生变迁。以无锡的蚕茧生丝市场为例:无锡各茧行在蚕茧成熟时,向宜兴、溧阳、金坛、丹阳、常州等地的农村采购烘鲜茧。从这些地方采购到烘鲜茧供无锡各缫丝厂全年用茧量的三分之二(见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四)第176页。)。上海的缫丝厂也向无锡采购,采购量约占无锡产茧的20—30%(《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四篇,第二章。),无锡各缫丝厂所产生丝大都由上海各行购买,转运欧美各国。据统计,直到1949年以前,苏南出产的生丝(主要是无锡生产的)有90%经上海出口(华东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江苏省农村调查》,第879页。)。又据统计,从上海出口的商品中,占全国出口额50—90%以上的茶、丝、猪鬃、面粉、土布、丝织品、陶瓷器等主要来自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而无锡则是这些商品的初级集中地。上海居民消费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如棉花、烟叶等,也有相当一部分经由无锡运入。上海出产的日用品以及部分机器产品,则通过对流的渠道经无锡转销到苏南各地。

  在城市信息体系方面,二级市场体系中心与上海保持密切联系,随上海市场变化而变化,无锡各大工厂在上海都设有申庄,申庄定期从上海向无锡递送市场商情,无锡各工厂派驻周围各县的原料采购机构或人员也常以电报、电话或信件和工厂保持联系。无锡各行业每天交易的行情,都及时传达到苏南各地,并影响到苏南各地行情的涨落,许多县城及集镇的工厂和商店都依无锡的行情而确定自己的价格和行为。

  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也逐步得到改革,资产阶级政治参与权逐步扩大,促进了权力结构的变化。在清政府实行“新政”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近代议事机构—一咨议局。1907年10月19日,清政府下令各省筹设咨议局。按选举章程规定,咨议局议员的选举采取复式选举制,即分初选和复选,初选在厅、州、县进行,由选举人选出十倍于定额议员之候选人。然后在府、直隶州由候选人互选出定额议员。以苏州、常州、镇江、江宁、扬州、南通等六城市为例,共选出省议员73人,选举人达95,804人。选举人及候选人受到选举章程的限制,只能是少数绅、商。但是,这次选举的意义在于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绅商的发言权增大了。1911年9月,清政府将浙江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革职,该公司要求浙江巡抚允许召开股东临时会议讨论此事。浙江巡抚拒绝。浙江省咨议局据理力争。要求浙抚收回成命。浙抚又拒绝。省咨议局遂罢会抗议,迫使浙抚让步,.允予代奏。江苏、浙江两省咨议局为维护本身利益,争取立宪,且与革命党人有较多联系。武昌起义后,江苏省咨议局开会作出决议,致电各报馆,反对清政府借外兵发动内战,10月17日,又决议宣布独立。浙江省咨议局亦在积极活动,和革命党人物协商共推汤寿潜为都督,宣布独立。可见,咨议局的建立是传统政治制度的一个变犯,有利于社会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工商资产阶级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若干城市操纵地方政治,在城市各项活动中的影响愈来愈大。1914年,北洋政府下令限制烘灶,禁没茧行,说是为了防止利润外溢,结果造成茧丝业凋敝。无锡资本家起而争诉江苏省政府被迫决定弛禁开放,“无锡,行之设立,乃如雨后春笋”(《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四篇,第2章。)。杭州商务总会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通电反对曹汝霖等人的卖国行为。1925年五州惨案后,杭州成立“浙江省各公团联合会”,劝告商界停售日货,不再购进英、日纱布。该会还发动商家不买卖英美烟草公司的卷烟,劝告市民不吸英美烟草公司的卷烟,不穿、不用英、日洋货。国产卷烟乘机崛起。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杭州商务总会又发动抵制日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