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孙中山研究的深化和拓展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团结》杂志2011年第2期 作者:张磊 张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迄今为止,孙中山研究仍是有待深化与拓展的重大课题。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这桩研究任务,仍然需要我们的持续努力。满足于现状和停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先驱孙中山逝世迄今已经86年,中国和世界在这期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他的光辉形象并未在时光流逝中淡化。他在炎黄子孙中间受到普遍的尊重,而且获得世界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层次国家、地区人们的广泛认同。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的理论与实践的终极目标是要挣破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枷锁,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臻于独立、民主和富强;“世界大同”为其最高的理想,充分体现了人类企求的共同进步趋向;至于他的愈挫愈奋的坚毅精神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则是风范长存,堪为楷模。

  孙中山研究成为“显学”,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孙中山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而其过程则是曲折起伏的。

  迄今为止,孙中山研究仍是有待深化与拓展的重大课题。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这桩研究任务,仍然需要我们的持续努力。满足于现状和停滞不前的观念,必须消除和改变。严峻的现实是:在辛亥革命百周年的前夕,竟然难以从为数甚多的成果中确认一部全面的、深刻的、科学的孙中山传记和一部完整的孙中山全集,岂不发人深省。

  一

  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确认正是孙中山“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虽然“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孙中山坚持30年的捍卫共和的斗争,晚年更是与时俱进。他的政治生涯贯穿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建树了不朽的丰功伟绩。他的活动涉及了各个社会领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孙中山研究的学科意义自是不言而喻,几乎涉及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所有重大课题,具有深刻而丰厚的内涵,成为两个世纪交汇时期历史的缩影。同时,孙中山研究还具有着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台湾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并且关乎不同社会制度及发展层次的国家与地区。他一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的目标,仍然是当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课题,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也应是继续实现和崇奉的准则;他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时刻不忘把中国革命运动融会于被压迫民族和进步人类的伟业。此外,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还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着现实意义,他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依然具有借鉴作用。

  大体说来,随着人们对孙中山的思想和实践的深入全面的理解,关于这位世纪伟人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同时,两方面也在互相作用。还在他驰骋于历史舞台时,就已有关于他的传记和文集。当他逝世后,孙中山研究开始广泛展开。他的著述被编成各种版本的文集问世,以他为对象的研究甚至跨出了国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