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张作霖的关系与《孙文越飞宣言》(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邱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众所周知,同张作霖的关系曾是孙中山与苏俄接近的一大障碍。本文拟利用1994年公布的联共(布)与共产国际的资料,探讨孙、张关系及其对《

  这个派去说服张作霖的代表是汪精卫。他带去一个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三派实行军事政治合作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要求张作霖支持二三百万元军费,不承认北京政府,共同对付“敌人”(即吴佩孚)的军事部署等内容;最后表明:“将来向敌人战争彻底或讲和,皆相与一致,不为单独行动”;“扫除敌人之后,组织合法政府,以协商同意定之。”汪带给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两封信(所署日期是1922年9月22日),主要是谈南北夹击吴佩孚的军事计划。从汪所带的计划和信函,看不出有说服张作霖改变对俄态度的内容。我们无法判断这些文件公布时是否有过删节,但比较可能的情况是有关苏俄的问题由汪精卫直接向张作霖面陈。汪的主要使命是与张进一步商讨反对吴佩孚的计划。对此,越飞似乎一无所知,在11月间给吴佩孚的信中还保证:“我确实知道,孙中山和张作霖并无任何正式的协议。”

  尽管苏俄方面希望孙中山放弃同张作霖的联盟,转而同吴佩孚合作,但孙中山在同苏俄接近和谈判期间,却不断地加强孙、段、张反对吴佩孚的“三角同盟”。8月2日,张作霖方面派出本来就是国民党人的宁武南下商洽合作;8月下旬,胡汉民赴福建同王永泉商定孙、段携手,采取军事行动驱逐已倒向吴佩孚的闽督李厚基;9月,张作霖派韩麟春到上海与孙中山讨论合作办法;接着,汪精卫、胡汉民到杭州与卢永祥商讨军事合作计划;9月下旬,汪精卫赴沈阳会见张作霖;许崇智等部也自江西向福建进军。孙中山与国内实力派的关系,向着同苏俄希望相反的方向发展。

  二

  1922年9月15日,越飞再次致函孙中山。这封信有关张作霖的内容主要是:

  第一,劝告孙中山和吴佩孚“共同建立一个中央政府”,并“争取张作霖的承认与支持”;

  第二,指出“俄国在中东铁路以及被称为路区的地段有特殊的利益”;

  第三,告诉孙中山“张作霖从沈阳和此间都派了代表找我以求建立联系,根据您的劝告,我没有拒绝接触——甚至与张作霖私人结识”,但“不能就满洲问题单独进行谈判”;

  第四,关于北满白俄的问题。

  但是,随后局势的发展,使孙吴合作以及吴张和解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越飞对孙中山的态度表示出不满,他在10月17日致齐契林的信中提到,“孙中山与吴佩孚的斗争,孙对张作霖送秋波,使形势复杂化”。越飞打算提醒孙中山,“第一,在当前的局势下,削弱吴佩孚,就会削弱了中国民族斗争的力量,因而到头来是削弱了他自己;第二,支持张作霖,实际上是支持了我们的敌人,使中俄友好变得困难。”孙向越飞表示,如果张作霖不与白俄断绝关系,那就与他断绝关系。越飞对孙、段、张三方合作的发展感到忧虑,他在11月1日给齐契林的信中说:“由于孙中山、安福分子和张作霖的拥护者在福建的军事胜利,吴佩孚的影响被严重削弱,孙中山同安福分子及张作霖接近就更加可能了。”

  1922年10月,远东共和国的人民革命军收复海参崴,接着,日本遵照它早些时候宣布的态度从远东共和国的滨海地区撤走全部军队。11月,远东共和国合并入苏俄。苏俄在谈判时的实力大为加强,对华态度也越来越强硬。是月,苏俄代表接连向中国外交部提出立即改变中东路现行管理办法、逮捕白俄局长、清查有关帐目等要求。苏俄还不断地向中俄边境的东段调动军队。中国外交部致苏俄代表节略中称:“近来各报登载,某处红军预备侵占中东路之举不时而见。”这时,孙中山也得到情报,吴佩孚希望在同张作霖的冲突中得到苏俄的援助。11月2日,孙中山致函越飞指出:“假如吴佩孚在同张作霖的冲突中得到俄国的援助,那么后者一定会呼吁日本援助。这还不算,英、法、美必然会同时知道这一切,并有可能得到实行干涉的要求,因为这些强国对贵国政府和苏维埃制度都怀有明显的敌意。后果对中国将是极为不幸的,而且还会在贵国处境最困难的时候引起白卫分子重新进行反苏的起事……特别是当日本从其它大国得到许可和请求支持这种进攻行动的话……你们如站在吴佩孚一边干涉中国,就将使日本军阀能够掩饰自己的政策并与贵国开战,他们将会得到列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你们在中国将被视为侵略者,甚至我也无法对此加以反驳……我得知贵国政府打算派出军队到北满去,所谓保卫俄国在中东路的利益,而实际上是想帮助吴佩孚在来年春天进攻张作霖时,怀有某种恐惧。我应该指出,苏俄给予吴佩孚用以消灭张作霖的这种援助,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他利用这些援助来对付我的可能性”。孙中山在这封信中,还就张作霖支持白俄的问题作出承诺:“我能够迫使他作出令人满意的保证,今后在对待贵国政府的关系上他将基本实行我的政策。事实上我已经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步骤,以便他明确地理解:我与他合作的条件之一是他必须同意我的对俄政策。我毫不怀疑,贵国政府可以与我一起或通过我用外交的方法,在合理的范围内,就保证苏俄安全的问题向张作霖提出要求,而无须与吴佩孚一起或通过吴佩孚利用军事援助或军队来达到这个目标。”孙中山向越飞提出苏俄军队不要进入满洲,如果张作霖不听他的话,那可以在北方集结革命军队以影响张作霖。越飞也同意孙的意见,他在给齐契林的信中说,如果苏俄军队进入满洲,日本将会做出反对苏俄侵略的姿态,动员白俄及其本身再次发动反对苏俄的战争;越飞还告诉齐契林:“在任何情况下孙都不容许消灭张作霖”。越飞希望孙中山要求张作霖做到下面几点来表示对苏俄友好:第一,迅速从满洲驱逐白俄并将之遣送到赤塔;第二,更换中东路白俄管理局长和改变管理机构,与苏俄协商建立新的管理机构。越飞表示:“假如张做到这些,我们对他的态度将会改变。”

  尽管越飞向中国外交部声明,红军预备占领中东路的消息“纯属虚传”,他也向孙中山保证:“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以军事力量支持吴佩孚进行反对张作霖的战事”。但现在披露的史料表明,越飞并没有完全讲真话。事实上,俄共(布)中央远东局的秘密会议曾决定,“组建中俄混合的游击队”,派到满洲进攻白俄。1923年初,前远东共和国的军政首脑乌鲍列维奇等人同马林谈过要在北满建立一支“处于吴(佩孚)影响之下”的“反对张作霖的力量”,并对3个月前没有占领中东路表示惋惜。甚至越飞本人也向孙中山暗示过苏俄军队进入满洲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俄一再向中国政府发出措辞强硬的外交文件,如指责中国政府“任听中东路永为白党之练兵场,并以之为出攻俄国之根据地”;指责“在满洲之各当局”,在中俄边界“纵容扶助白党”,致使中俄边境经常发生冲突;要求中国方面清除白党,并警告说:“若不如是者,则俄国政府,不仅于俄满边界,无论发生若何事端,概不负责,且将全责归之于中国政府也。”在国际交往中,这种强硬的态度通常是使用武力的先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