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张作霖的关系与《孙文越飞宣言》(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邱捷 查看:
在谈到苏俄最为关心的外蒙、中东路以及满洲的白俄等问题时,更是不能不涉及张作霖。在11月间,越飞就曾让马林转告孙中山,在中俄会谈中“我非常指望他的支持(特别是在蒙古问题和中东路问题上)”。他的意思是希望孙中山影响张作霖。孙中山一再表示可以说服张作霖,这也使越飞感到调整对张作霖的政策并不违反苏俄的利益。他在1923年1月26日给联共(布)、苏联政府、共产国际领导报告的附件《对同孙中山合作的前景与可能的影响的看法》中说,他将“和孙博士就若干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在蒙古问题上,“张作霖参与解决将会使问题完全了结”,“同样,在中东路问题上也是这样,张作霖参与问题的初步解决更为必须”。孙、越在磋商中东路问题时,实际上认真地考虑了苏俄和张作霖两方面的利益和立场。《孙文越飞宣言》的第三点既承认中东路的管理机构必须改组,又考虑到奉系当局的特殊地位,并强调解决中东路问题应有张作霖的参与。这个宣言公布后的第二天,孙中山即派路孝忱赴沈阳向张作霖通报。
此后,在孙中山影响下,张作霖支持白俄的政策有所改变,而苏俄方面对张作霖的态度也渐趋缓和。
从孙中山极力调解苏俄与张作霖的关系,一直到《孙文越飞宣言》的公布,整个过程反映出,孙中山一方面决心在苏俄的帮助下开创革命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又力图把旧的斗争方式和策略纳入新的计划之中。在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工作等方面,他认真地听取和接受了苏俄方面的建议;但在如何联合国内实力派的问题上,他则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这种情况,显示出孙中山晚年斗争的复杂性。
从俄文史料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事件的全过程。遗憾的是有关的中文史料极为缺乏,这很容易使人想到,国民党方面很可能在后来对联络张作霖以及联络苏俄的文件作过清理。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这类文件留下来的极少。张作霖方面也没有给今天的研究者留下什么资料。但当时日本在东北有很大的势力,而且有很广泛的情报来源,对此,无论是外交官还是军人,都可能从张作霖方面了解到情况。也许,日文有关史料的披露,会使我们对事件得到更全面的认识。
〔作者邱捷,1945年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