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张作霖的关系与《孙文越飞宣言》(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7 00:00 来源:历史研究 作者:邱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众所周知,同张作霖的关系曾是孙中山与苏俄接近的一大障碍。本文拟利用1994年公布的联共(布)与共产国际的资料,探讨孙、张关系及其对《

  孙中山除了要求越飞向苏俄领导人转达他的意见之外,还于1922年12月6日写了一封信给列宁。这封信自从苏联学者加尔图诺娃在自己的著作引用过之后(引用时作了重要的删节),已是研究者熟知的史料。我们今天读到被删节过的内容时,仍可感受到孙中山当时强烈的不满情绪。孙中山在信中说:

  趁此机会,向您简略地谈一件重要的事。我了解到,苏俄的武装力量集中在满洲边境并准备占领北满。

  我担心,这种占领将对日后的中俄关系产生严重的后果。对中国人民来说,在此时占领北满是沙皇主义的明证。假如您占领这个地区,那么,我相信,我的人民会把这个行动看成是旧俄帝国主义政策的延续。

  我个人不相信,莫斯科这一行动是出于帝国主义的动机。

  但事实上,有人要我相信:您必须占领满洲,是因为张作霖不可信赖。

  请允许我再次强调,通过我,或与我一道,您能迫使张作霖为保障苏俄的安全做一切必须做的事。

  奉行此政策,您不仅可以避免中国反对您的危险反应,而且将帮助我造成一种形势使中俄合作得以更快和更容易实现。

  ……

  我请求您不要采取任何不明智的行动,毫无疑问,占领北满就是这样的行动。

  对孙中山的意见,苏俄方面不能不予以重视;因为孙中山在苏俄对华政策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苏俄与北京当局在两年内断断续续进行的外交谈判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而孙中山从1922年10月开始的旨在恢复南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越飞在1923年1月13日给联共(布)、苏联政府、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认为,由于孙中山的军事胜利,“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孙中山将在华南恢复全部的影响……近期将会成为全中国的实际上的统治者”,中国正处在“孙中山取得最大成就的时刻和中国民族解放运动最有希望取得胜利的阶段”;他甚至建议,“承认孙中山的革命政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并只与之打交道”。在这以前,俄共中央政治局已经通过了“接受外交人民委员会关于赞成越飞的全面支持国民党的政策”的决议。苏俄一度寄予很大希望的“孙吴合作”,已清楚地显示出绝无实现的可能。越飞看到,吴佩孚“不可避免会与孙中山发生冲突”,苏俄将面临在孙、吴两人当中不得不作出选择的问题;而“张作霖本人目前同孙中山比同任何的中国政治活动家更要接近”。在孙中山一再表示要促使张作霖改变对俄态度的情况下,苏俄方面也在考虑调整对张作霖的政策。列宁和苏俄领导人对孙中山的信作出何种反应,迄今尚未看到任何资料;但事实是,从此以后苏俄对中俄边境东段的军事压力减轻了。后来,苏俄方面向中国解释,驻军中俄边境是为了防范白匪,“谓俄国夺中东路纯为谣传”,“俄国自1923年1月起即无增兵该地(中俄边境)”。

  三

  自1923年初,越飞同孙中山关于中俄合作的接触与谈判开始进入了更为实质性的阶段。1923年1月17日,越飞以养病为名离开北京南下上海,开始同孙中山直接会谈。

  现在大家都知道,孙、越会谈主要讨论苏俄如何援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此外还讨论了有关中苏两国国家关系的若干问题。这两个方面的讨论都涉及了张作霖。

  在会谈中,孙中山向越飞提出两个军事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在苏俄给予的财政军事援助下,孙中山的军队先在广东战胜陈炯明,然后从湖南和四川两个方向北伐中原进攻吴佩孚。这时,“张作霖应向北京进攻并占领它……这个计划的下一步,在孙中山快要粉碎吴佩孚时,张作霖应把北京移交给他,孙中山将作为统一的中国的代表进入北京,因为此时中国各省都已属于孙的政权”。孙中山还设想,如果到那时张作霖背叛了他而拒绝移交北京,就希望苏俄“对满洲发动佯攻以把张作霖的兵力从北京吸引回去”。第二个计划是,在西北建立一支由苏俄武装的10万人的革命军,在一两年后当这支军队“达到完全的战斗状态时”,就向吴佩孚发动进攻,第二个计划准备在第一个计划不顺利时才予以实施。1923年至1924年,孙中山的军事斗争实际上基本按照第一个计划进行。1924年9月至10月,孙中山北伐,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行动,也是这个计划的实施。

  第一个计划的前半部分,与前文提到的孙中山与张作霖议定的南北夹击吴佩孚的计划,在军事战略上是一致的。1922年9月22日,孙中山给张学良的信对该计划作了如下概括:“此后军事进行,仍宜由西南发难,据险与敌相持,使彼欲进不得,欲退不可,然后尊公(指张作霖)以大兵直捣北京,略定津保,以覆其巢穴,绝其归路。”把两个计划加以比较,可见孙中山与越飞讨论的计划是以几个月前他同张作霖议定的计划作为基础的,所不同的是增加了苏俄援助作为实行的必要条件。不过,他也预见到,在战胜了吴佩孚以后,可能要在苏俄的支持下继续同张作霖进行斗争。

  因为在孙中山要求苏俄支持的计划中,张作霖是军事同盟者(至少在第一阶段是这样)而不是要打击的对象,越飞如果要与孙中山达成合作,就不能坚持把张作霖视作敌人的立场。越飞接受了孙中山的第一个方案,就意味着默认张作霖可以成为一个间接的同盟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