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与历史研究的原创性(3)

辛亥革命网 2011-05-13 00:00 来源:《学术月刊》 2006 作者:彭南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史学研究的原创性建立在对历史的充分理解与科学解释的基础上,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又是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前提的,真实历史的构建是从尽可

  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可以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下来,在时间上可以划分为断代史、通史,在内容上可以区分为专门史、整体史,进一步细分,断代史中亦有专门与整体之分,专门史中也有断代与通史之别。与此相应,历史研究的原创性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形成。第一是个别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研究中的创新。这种创新旨在为断代史、专门史研究的突破奠定基础。只有在单个历史人物、事件或历史现象上的创新,才能形成对某一时段的历史过程的新认识。第二是断代史、专门史研究层面上的创新。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主题,不同领域亦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原创性研究要求史家对某一时段内的历史过程或某一领域内的运行机制进行科学解释,形成正确的断代与历史时期的划分,进而为通史、整体史的创新创造条件。第三是通史、整体史研究中的创新,即“通古今之变”。这是原创性的最高境界。历史本来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时间上的区隔,还是内容上的划分,都只是为了研究的便利,只有将人类历史作为一个不间断的、完整的过程加以认识,才能真正弄清历史过程背后潜在的共性因素。上述三个层面上的原创性逐步升华,其中,第一层面上的原创性是基础,是第二、第三层面创新的依托,只有将单个历史人物、事件和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存在的深刻原因、意义真正弄清楚,才能尽可能还原出它们在历史上的本来面貌,也才能使第二、第三层面上的原创性观点建立在充分的、可信的历史依据之上,这样的创新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否则,刻意的标新立异,只能昙花一现,因为,虚假的历史支撑不住任何原创性的论点。

  综而论之,历史研究的原创性是原生态史料基础上、在原生态场景下、通过原生性历史过程的重建而形成的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不同时代、不同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史家,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者把经济史当作阶级斗争史来写,约翰·希克斯等自由市场论者把经济史当作有效率的市场的发展史来写,道格拉斯·诺斯等新经济史论者则将经济史当作产权的演进史,他们都不断深化着我们对人类历史的认识,这就是源自于原创性的史学的魅力。

  [彭南生(1963—),男,湖北省武汉市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①邹诗鹏:《学术原创的三个层面》,载《光明日报》,2005-11-01。

  ②安贝托·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第28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③韩震、孟鸣歧:《历史·理解·意义——历史诠释学》,第13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④乾嘉学派对考证、考据方法的具体运用请参看罗炳良:《清代乾嘉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第308—431页,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⑤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第3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定我们认为如果路易十六不那么懒散和疏忽大意,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就是说,如果他像他的先辈路易十四或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那样恰好具有一个真诚的国民公仆的长处,革命本来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从那个角度看法国大革命就会是一个个别的历史事件……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社会变革的一种表现,这种变革即使法国处于开明君主统治下也会出现,而且确实潜移默化地在其他国家出现了,那么法国革命会成为一个比较一般的现象的一个特例,这在理论上便可以讨论了。”(参见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第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⑦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第57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