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武昌首义史(连载1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天瑜 贺觉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欧洲加盟的只能是同盟会欧洲支部成员,在日本加盟的只能是同盟会本部成员。同盟会成立后,例设各省分会主盟人,原意不过是分别吸收各

  第三节  同盟会湖北分会

  同盟会成立前后,在孙中山的吸引下,欧洲和日本的湖北留学生大量加盟。孙中山说,同盟会“开第一会于比京,加盟者三十余人,开第二会于柏林,加盟者二十余人,开第三会于巴黎,加盟者亦十余人”[1]。据朱和中、贺之才等人回忆,当时在欧洲加入同盟会的,多为鄂籍留学生[2]。但在湖北本土,同盟会活动却为其他革命团体所取代。张难先《湖北革命知之录》把欧洲和日本的湖北籍同盟会会员都作为同盟会湖北分会会员,这是不恰当的。在欧洲加盟的只能是同盟会欧洲支部成员,在日本加盟的只能是同盟会本部成员。同盟会成立后,例设各省分会主盟人,原意不过是分别吸收各省的留日学生入会,并不一定某人主盟即由某人回本省发展组织。

  东京同盟会湖北主盟人先为时功玖,次为张昉,再次为陈镇藩,再次为但焘。时、张、但三人均未回鄂,陈虽回鄂,但未建立分会,故在武昌起义时,陈镇藩尚不为湖北党人所知。同盟会会员、湖北人余诚对时功玖、张昉、陈镇藩等人的迟疑行为大为不满,他说:“革命宜在内地策动,聚他人国都,快口耳之谈,庸有济乎?”[3]同盟会本部遂派余诚(1884-1910)回鄂主持分会事宜。其时日知会已具有一定基础,日知会主持人刘静庵虽未与东京建立直接联系,而日知会成员曹亚伯却是同盟会成立时最先加盟人之一,日知会另一成员范腾霄一到日本即加入同盟会,并担任湖北分部的交际专员。曹亚伯、范腾霄两人不啻为日知会驻东京同盟会的代表。所以,东京本部一切规定,无不随时径寄武昌。据范腾霄回忆,他经常给日知会邮寄文件,1906年,他曾以半价购《民报》四千份寄回湖北,请日知会分发,还直接将《民报》寄给军学两界有关同志。[4]

  在这种情况下,余诚回鄂发展同盟会,具有极其便利的条件。余诚和刘静庵所吸收的同志,名义上是日知会会员,实际上也可说是同盟会湖北分会成员。正因如此,孙中山派乔义生陪同法国人欧几罗到湖北视察时,是把日知会作为自己的组织来考虑的。总之,“同盟会湖北分会”不是一个严密的有确定机构和成员的组织。它由同盟会东京总部派遣的余诚主持,以日知会会员为基本队伍,其主要活动也就是上述日知会的活动。

  此外,共进会的刘公、孙武,本是同盟会成员,刘公在《民报》出版时曾捐助巨款[5],孙武在共进会组成之后又在香港经冯自由介绍加入同盟会。共进会在湖北发展组织,其上层领导如杨时杰、杨玉如、居正等人,都是同盟会员。上海中部同盟会一直以为居正是湖北革命组织的代表。在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人看来,湖北共进会不过是同盟会的一个分支。

  第四节  其他革命小团体

  湖北革命团体,在日知会活动的同时和日知会失败以后,有志之士竞相组织团体,结纳同志。其后虽分别并入共进会和文学社,然其奠基作用不可抹煞。现依组织先后,分述于下。

  一、群学杜

  1905年,汉川梁耀汉(1883-1912)自日本归国,投军肄业陆军特别小学堂。梁为县中巨富,散财结士,在武昌军学界极为活跃。他于黄鹤楼宴请同志,出席的有张其亚、吴、徐竹坪、彭临九、黄警亚、冯特民、熊子真、辜天保、吕丹书、黄西平、谭质臣、林竹轩、林厚斋等七十余人,共商组织办法,决定成立群学社。地点在武昌左二巷某号房屋。经费由梁耀汉和黄警亚分担。

  为了扩大影响,培育青年,群学社又租得武昌郎家巷房屋一栋,开办明新公学,招中级学生二百名,每名每月收膳宿费三串。梁耀汉自任总理,各同志分担教学任务:黄金门教国文、历史,富鹤年教物理,徐竹坪教经学、哲学,张庸教算术,朝鲜人马某教英文,李亚东教体操,蔡襄之教图画。

  群学社以孙逸仙为“革命共主”,力图扩大组织,因之与日知会发生争取群众的现象。李亚东与刘静庵、梁耀汉均友好,力劝合作,梁耀汉毅然撤销群学社名义,所有社员并入日知会,明新公学亦由日知会接办。据梁耀汉《年谱》载,社员约近千人。所以日知会被破坏时,梁耀汉与刘静庵同被清吏指为首犯。[6]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