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无痕—西北寻根随笔(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3 00:00 来源:不详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寻梦无痕,但是感受却颇多。章氏父子三人虽无赫赫战功,但也曾为西征的物资转运与屯垦自给做出重要贡献。兰州大学友人对我此次寻根之旅

  关陇西域久奔驰

  石庵公把家从江南挪到北国,这三代人都有移民先驱者的根性—“宦游四方,随地占籍”。他们断然抛弃安土重迁,血液中永远流淌着披荆斩棘、开疆辟土的冲动。正如同当年美国西部开发者一样,他们奔驰的方向也是大西北,只不过前者携带的是牛车犁锹,而章氏一门则是“跨马按吴钩”,奔驰在西域征战途中。

  不知是否有遗传基因,这怡棠、维藩、世恩父子三人,都不安于走科举致仕的老路。怡棠公“生而沉毅,读书不事帖括,昕夕手通鉴一编,好驰马,习韬钤”,少年时代随父亲宦游河南,即已在光、固平叛中稍露身手。维藩公也是“生而岐嶷,读书目十行下。幼侍其父宦游齐、鲁、晋、陇间,习韬钤,好骑马”。世恩公亦“自幼好治兵略,山川形胜,塞之区,靡不留意……究心政治,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他虽属随营攻读,但却有《从军古意》一诗明志:“勒马啸西风,壮心拔剑起。莽莽祁连山,黯黯临洮水。男儿一出门,长征几万里。”这首诗大体上可以看做是章氏父子豪情壮志的真实写照。

  他们早年建功立业之地都是在甘肃与新疆。

  怡棠公以河南军功议叙,前往山东历署广储库大使、临清州等职,迨僧格林沁督师齐鲁,知其能军,调赴行营,咨谋军事,颇为器重。旋荐擢州牧,前往直省,督催军饷。僧格林沁殁后,又值鲁抚张曜率豫军进攻关陇,再次应召赞襄戎幕,屡建奇功。“既而兵出玉门,平沙万里。中丞(张曜)深虑转运维艰,留守酒泉,总理粮饷,府君(怡棠公)首议增台站,募民驼于哈密、吐鲁番等处,分设转运。由是挽粟飞刍,得以无阻。时晋豫各省连年旱,额饷解不及半,孤军远出,时有哗溃之虞。府君筹借商款,并请相国左恪靖侯按月接济,卒使豫军立功西域,士饱马腾。”新疆肃清后,经左宗棠保荐升郡守,以道员遇缺题奏,并赏带花翎,授正二品封典。及左公于光绪辛巳(1881年)移督两江,首先奏调怡棠公前往江南襄佐。至此“始交粮台整辔南返,在甘已十有二年矣”(《家乘》)。左宗棠以钦差大臣出任陕甘总督是在同治丁卯即1867年,怡棠公随豫军入陇是在同治己巳年即1869年,前后相距仅两年,而从此受左公知遇之恩,遂得于暮年随左公回归江南,诚为家族史上一段佳话。

  怡棠公的两个儿子(维藩、世恩)都是出生于山西而成长于关陇。世恩有《随家君赴陇西》一诗:“金城玉垒旧曾游,万里重来待白头。胸次欲吞沧海日,眼前又见灞陵秋。廿年身世劳车马,一剑光芒烛斗牛。不有勋名能盖世,男儿翻怕说封侯。”但世恩在陇时间不算很长,他是这个家族三代男性成员中唯一坚持科举应试者,所以常往返于京师与兰州酒泉之间。他在考场屡遭蹉跌,怡棠公南归后,他因自己双祧楠、桐两位叔父,遂回太原侍奉双亲。时楠已死,应归桐家,桐以候补知县在太原谋职,仕途似不得意,而家庭生计亦颇艰窘。世恩归晋后曾有《辛卯除夕感怀》一诗,自注:“时年三十一岁,落第后作。”诗云:“已过员上书年,文阵犹难敌五千。贫耻媚人甘俗谤,傲能得友悟前缘。举戈意气思挥日,咒柱功名不问天。自笑儒生家食久,中宵偏梦勒燕然。”辛卯是1891年,怡棠公南归不过两年即以公务出差病逝于天津,并由已在安徽任地方官的维藩迎葬于杭州。但世恩依然梦萦塞外勒马啸西风的豪迈往昔,那是多少血性男儿终身难忘的征战情结啊!

  不过两年以后(光绪癸巳年),世恩“应顺天试,中副车”。他原本是淡漠视之,但因其后家益贫,“遂以州牧赴豫浮沉下僚”。幸好又得到热河都统锡良的赏识,檄调督治垦务,成绩卓著,想必与随怡棠公在酒泉、哈密屯垦积累经验有关。锡良移督四川,檄调世恩偕行,并派往欧美购买兵工机器。“事毕,偏游英、法、美、日本、比利时诸国,归至上海复购铸钱币各机器。凡经历七万里,为行四百八十余日,司出内为银二百七十余万,无毫发私”(《章叔振家传》)。回蜀后,“即以考察各国政治所得者汇册进呈,并条具立宪事宜。锡心重之,而不敢以上闻,仅客荐君才堪大用”。世恩因此郁郁不欢,加以官场人际关系复杂,光绪三十二年以血管破裂暴卒,年仅46岁。

  从甘肃最先往新疆发展的应是维藩公,他是在光绪二年(1876年)投效西征大营的,年23岁。《赣岑府君行略》称:“弱冠从明公镜泉于新疆,时天山南北路尚未肃清,回汉羼杂,动生龃龉,明公依府君如左右手,事无洪纤,悉以咨之。府君亦殚智竭虑,于剿抚事宜,洞烛无隐哈密等城设屯垦,筹善后,府君综其大纲,为百年闳远之计。故左文襄公督师出关,谂府君贤,委以转运军实,往来冰天雪窖之中,飞挽计胥,士马饱腾其坚忍勤,有人所不能胜者……文襄凯旋,叙府君劳,以知州上荐,拣发安徽。”其后历任安徽怀宁、无为等地州、县官,并于甲午战争前后辞官转而投身实业,先后创办芜湖益新面粉厂与宝兴铁矿公司,成为中国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先驱者。现今电视系列历史文献纪录片《百年商海》已制作他的专辑,可惜只限于面粉厂的创业史,而缺漏更为重要的当涂凹山(今马鞍山)铁矿开发。

  追寻祖辈的足迹

  去年暑假,承蒙兰州大学邀请讲学,这才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追寻祖辈在大西北生活踪迹的梦想。不过,为了旅行的便捷,我走的却是与祖辈正好相反的路线:他们是从山西到甘肃,最后到新疆;我与妻却是先到乌鲁木齐,然后再经大戈壁、嘉峪关直奔兰州。

  在乌鲁木齐仅逗留两天,只能说是走马看花。但与1982年首次入疆相比,乌鲁木齐已有极大的变化,堪称是一座美丽而又整洁的现代化都市。由于行程紧迫,我们只能通过坎儿井、左公柳等物,想象当年林则徐、左宗棠等先贤对于大西北开发的筚路蓝缕之功,却很难追寻自己祖辈在新疆生活、工作将近5年的任何遗迹。

  哈密是怡棠公父子居住较久的故地,因为此乃当年左宗棠西征军大本营的所在地,而维藩公又担负着军需物资转运与组织部队就地屯垦的重任。但由于所乘火车是半夜经过,我虽利用短暂停车时间下车,但除车站外看不见任何哈密市容,这是此行最大遗憾。

  早晨抵达杨园车站后,改乘出租车到敦煌。月牙湖畔有左公柳数株,均百年以上古木,而仍郁郁葱葱,遂留影纪念。遥想当年维藩公兄弟颇爱骑马远游,也许有可能在湖畔诗文吟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