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伦”说与和谐文化建设(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1 00:00 来源:学习月刊 大家思考 作者:冯天瑜 查看:
三
“五伦”说的核心理念是“和谐”,而国学中对于“和谐”精义最简明、直观的表现便是太极图阴阳鱼。
这一图式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相应而又合抱。太极图中的S曲线,是一分为二的阴阳双方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动态展现。由此曲线判分的阴阳双方,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象征着宇宙万象遵循对立统一法则实现的和谐。在阴阳鱼周围绘出伏羲八卦图,合称“伏羲太极图”,展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图象,将易道的“流行”与“对待”两大精义生动揭示出来。太极图形象而集中地体现了东亚智慧的多元综合性、互补和谐性、动态演化性及模糊意向性。这种特性体现于天人之际,便是人类与自然相亲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达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表现于人世间,便是“琴瑟调和”的五伦互动共济。
阴阳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的观念,是克服主客两分对立的现代病的启示之源。美国当代物理学家弗里乔夫·卡普拉对此有生动的论说。他批评笛卡儿、牛顿代表的工业文明的机械论潮流,主张从中国关于“道”的观念和阴阳互补思想吸取营养,建立有机的生态智慧。他认为,文化观念中包含阴、阳两种因素,女性、收缩、保守、响应、合作、直觉、综合可归于“阴”;男性、扩张、要求、进攻、竞争、理性、分析可归于“阳”。西方智慧主导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失衡,主要表现为阳盛阴衰,“过分强调了阳——理性知识、分析、扩张;忽视了阴——直觉知识、综合和生态意识”。西方文化是一种“阳性文化”、“崇阳文化”,并已发展到“至阳”。根据“阳至而阴,阴至而阳”的原则,它正面临“阳至而阴”的转折。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东亚智慧的启迪至关紧要,因为东亚智慧包含着丰富的阴性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体现着阴阳平衡。卡普拉以西医代表西方智慧以中医代表东亚智慧,比较二者的差异。
在西方医学中,具有最高名望的医生是对身体的某个具体部位有详细知识的专家。而中医理想的医生是哲人。他们懂得所有的宇宙模式是如何在一起共同运行;他们以个体为基础来治疗每一个病人;他们的诊断不是把病人分类为患某种特殊的疾病而是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每一个病人总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卡普拉对于东西方智慧的这种概括,大体是确切的,与本文题旨亦有相通之处———疗治现代文明病,使现代社会走向健全发展的道路,不能一味依靠西医式的分体疗法,而需要借鉴中医式的辩证综合施治。
东亚智慧是东亚民族的庶众与精英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在数千年间,经历了“下学上达”与“上学下移”的双向发展过程。东亚智慧既凝聚在《周易》、《老子》等典籍文本之中,发挥于文化大师的宣讲、阐释之间,同时也活跃于百姓的日用实践里,形成诸如勤俭敬业、信用信实、重教尊师、注重积累等习俗、规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过作用,而且在工业东亚的现代化进程中显示巨大的活力。因此,东亚智慧的未来走向,不仅取决于东亚智慧与西方智慧的相互汲纳融合,而且取决于在现代生活的新高度上,实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健康互动,以精英文化提升大众文化,由大众文化滋养精英文化,这是东亚智慧获得源头活水、生生不息的机制所在;也是精英文化防止枯涩、顿滞,大众文化克服物欲化的沉沦倾向的希望所在。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冯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