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与皇权时代士人效忠对象的差异(外一(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3 00:00 来源:说长论短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本义上的封建时代(如中国的殷周、西欧的中世纪、日本的中世与近世)是领主经济、贵族,政治占优势的时代,附庸对领主的人身依附是封建

  这里的“鹿”,比喻政权、皇位,并非一定由世袭贵胄去争夺,那些才能高、动作快的下层人士也有机会得到它。仅就秦末言之,这种逐鹿的“高材疾足者”绝非个别。

  《史记·陈涉世家》载,贱为农夫的陈涉一次在劳动间隙,有感于自己的贫贱和统治者的富贵之间的巨大悬殊,向一起耕作的农夫发慨叹:“苟富贵,无相忘。”听者认为是妄想,大不以为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所谓的“鸿鹄之志”,即富贵之志,而“富贵”的极峰便是当皇帝。陈涉起事以后,争做王侯的意念更趋明确,他在动员造反者时高唤: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毫不含糊地向权力世袭的贵族政治提出挑战,起事后自立为将军,随即称王,号“张楚”(意谓张大楚国)。这在实行贵族政治的封建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在整个商、周千余年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此类庶众起而称王的事件,西周末期的国人暴动,是无法忍受厉王虐政的国人驱逐暴君,国人并无取代之意,接替王位的仍是周王室中人:至于晚周的“犯上作乱”,不过是贵族的逾级僭越,如鲁国大夫季氏的“八佾舞于庭”之类,最严重的事态是下级贵族瓜分公室,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然政权仍是在贵胄间重新分配。而在皇权时代,却屡屡发生农夫造反、平民称王,最高统治权被天下人竞相争夺。秦末陈涉首次以平民身份争夺王侯以后,夺取王侯之位被认为是世人的共同嗜好,甚至被释为“圣人”的念头。《金史·辛愿传》称:

  王侯将相,世所共嗜者,圣人有以得之亦不避。

  这里的“圣人”,只能视作皇权时代的“圣人”,此前处于封建时代末期的孔圣人、孟亚圣从未流露过称王作侯的打算,他们把自己定位在王者之师。而到了皇权时代,民间已经相当普遍地做起“皇帝梦”,《西游记》中的孙行者说得很直白:“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陈涉攫取王侯之位的想法并非特例,与其共时代的同志,清清楚楚载之正史的便有刘邦、项羽两位,而且这两位当皇帝的愿望更为明确。

  《史记·高祖本纪》对早年身处底层的刘邦的思想活动有所载记: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

  《史记·项羽本纪》记身为楚国旧贵族的少年项羽与叔父项梁看到出巡的秦始皇的盛大车队,钦羡其威风,顿生取代之念。文曰: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项梁为侄儿项羽“取而代之”的狂语万分惊惧,因其有可能引来灭族之祸,但项梁内心却对项羽称奇赞叹。太史公的神来之笔,将皇权时代庶众的皇帝梦昭显得颇有层次、极为真实可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